鱼废料比鱼肉更值钱 产值由一吨千元升至数万元 浙大生物技术赋能宁波海洋产业发展_其它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鱼废料比鱼肉更值钱 产值由一吨千元升至数万元 浙大生物技术赋能宁波海洋产业发展

2024-10-12 15:53:00

1.jpg


鱼头、鱼皮、鱼骨、鱼内脏……海水鱼被取完鱼柳(剔除鱼骨后剩下的条状鱼肉)后,其剩余副产物怎么处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被认为没有价值当成废料出售给鱼饲料加工厂。三年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蔡路昀带领团队从杭州来到宁波,针对产业瓶颈,开展“水产品贮运保鲜-精深加工-副产物利用-质量安全控制”全产业链条研究,并形成了原创性成果。如今,曾经1000元一吨的鱼废料变成了明胶、鱼油、钙片,甚至是胶原蛋白、功能肽,一吨鱼废料产值上升至数万元。科技犹如魔法,为深海鱼加工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科技赋能 鱼废料可以比鱼肉更有价值

位于宁波奉化溪口的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是蔡路昀科研团队合作的企业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金枪鱼制品出口企业之一,在1996年便建成了金枪鱼罐头工厂,如今是国内最大规模的金枪鱼加工基地。这样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曾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水产品副产物几乎等同于废料。

“我们提出‘零废弃’概念,一整条鱼身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无用的。比如鱼骨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且风味独特,这些微量元素能被人体所吸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调味品生产中。鱼骨中钙和磷的含量很高,所以它们还被应用到人类高钙膳食补充剂或者高钙食品的生产中;再比如鱼皮,可以提取胶原蛋白制作成美容口服液,或者胶原蛋白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鱼头和鱼内脏能提取鱼油,深海鱼油富含DHA和EPA,对心血管和大脑都有益处。”蔡路昀给记者科普了不少水产品副产物资源利用的知识。他告诉记者,与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主要是实现水产品副产物的绿色全面高值利用和“零废弃”,从2021年开展至今,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落地,尤其是鱼油生产线已投产,目前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研发,比如活性钙的进一步提取和利用。2023年,成功拓展生物健康赛道的今日生物科技正式投产,在生命健康产业方向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来一吨鱼废料1000元就卖掉了,如今实现了3万元的产值,未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应用会更加多元和广泛,这个产值还能进一步增加。”蔡路昀说,生物科技不仅能“榨干”每一条鱼的利用价值,更能让其价值不断扩大,鱼废料可以比鱼肉更值钱。

杭甬携手 擘画“科技加产业”新蓝图

蔡路昀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食品分院副院长。他的家在杭州,但工作基本都在宁波,“现在交通这么便捷,我也习惯了两地通勤。”蔡路昀向记者介绍,2020年11月,在宁波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正式成立,目前设有材料、能源、食品、光电等9个分院。其中,食品分院依托于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从“食品功能因子及大健康产品研发”和“未来厨食智能化供应研发中心”两个方向开展研究。

“为什么是宁波?因为我和团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水产品,宁波是海洋大市,在这方面有大量相关企业,有产业集群,无论是开展调研、实验还是落地检验,都更为方便。这里的水产品加工产业也面临技术迭代、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新型精深加工技术,企业对科研需求更加多元,与市场的直接接轨也让科研更贴近民生。”蔡路昀说,浙大携手宁波研究水产,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几年,蔡路昀团队对接了不少当地企业,出了不少成果,他们研制出新型纳米复合保鲜材料并突破了水产原料复合生物保鲜关键技术,使货架期延长8-19天。首次采用磁性纳米材料联合射频等新型解冻技术来保持水产品解冻后品质,利用蛋白组学、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了水产品解冻过程中品质维持机制,有效降低水产品解冻损失等。应用技术集成后也在多家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广应用,三年累计给相关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6.9亿元、新增利润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企业技术、产品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带动了水产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蔡路昀目前也是宁波市农产品加工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席专家、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其团队与30余家宁波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互动。“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第一产业,如何实现水产品资源合理利用,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是当前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蔡路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