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云捐赠1000万元设立“贤庆奖教助学基金” 1%的希望用100%的努力去做_温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黄纪云捐赠1000万元设立“贤庆奖教助学基金” 1%的希望用100%的努力去做

2023-03-28 16:07:19

 日前,温州大学90周年校庆倒计时启动仪式举行。在校友捐赠仪式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校友黄纪云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设立“贤庆奖教助学基金”,旨在鼓励学生潜心学习,助力母校人才培养,为母校发展尽绵薄之力。

  黄纪云是浙江同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育英教育集团董事长、杭州市乐清商会名誉会长。他情系教育30年,1993年至今先后创办乐清育英寄宿学校、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温州育英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等。

  在商场上“梦回讲台”

  当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来的时候,毕业于温师院当了几年高中语文教师的黄纪云也离开讲台,到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功夫就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对教育与教师的情结在心头挥之不去。黄纪云说:“下海经商的日子里,多少次我还梦见自己仍然站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在给学生授课。”

  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基础教育刚刚启动新一轮大发展,而率先富裕起来的温州人已经渴望上好学。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本地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正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念头,让黄纪云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开始创办学校到组建教育集团。

  1993年,黄纪云在乐清创办一所小学至初中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育英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乐清育英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1996年,他与人合作在温州市区创办了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1998年5月,他来到杭州下沙,创办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而这所学院,创造了两个“第一”:浙江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公民个人举办的民办高等院校,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建立的第一所高等院校。2000年,黄纪云又接收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转制分成小学部和中学部。8年时间,黄纪云创办了4所学校,许多事没有先例可循,黄纪云说:“要做事、要改革、要突破旧的体制,怎么能不难?我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只要有1%的希望我就会用100%的努力去做好。”

  “教育有其自身规律”

  当一些民办学校历经鼎盛而慢慢步入衰退期时,他开办的育英教育事业仍在坚守中获得发展。“我们不仅是在坚持,而且还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在办教育。”黄纪云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每所学校开办之初,为聘请到一个好老师,黄纪云都怀着虔诚之心一次次登门拜访,盛邀加盟。而对每位加盟育英的教师,他更是精心培育,并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办教育,要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理念,黄纪云说,“从小学段到高中段学校,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片面地让学生追求分数。”“不带零食、不穿名牌、不带零花钱、不戴金银首饰、不带贵重物品、不相互攀比”,这是乐清育英学校和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创办之初就定下的校规。就是在这所许多人眼中的“贵族学校”里,孩子们却慢慢发生了令家长们又惊又喜的变化:在寝室里,孩子们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毛巾挂得整整齐齐,连牙刷、牙膏的摆放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来的是职业人,这是黄纪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在他的倡导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凝练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能力与品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的办学目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并与职业知识、技能统一起来,从职业意识、形象、道德、技术、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

  “办学要有一定境界”

  在办学上,他不仅把20多年来辛辛苦苦经营企业挣来的上亿元资金投到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上,还把办学节余下来的全部资金又重新用在了学校的再发展上。在他看来,经营教育可以有积累,但必须100%用于教育的再投入。“办学不同于办企业,要有一定的境界”,他的这一理念得到民办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他从办学开始,就十分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采取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措施,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他给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给优秀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为贫困大学生办理人均6000元的助学贷款;他设置了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他们部分生活费用;他在集团下属每个学校设立了“爱心基金”,出台了给特困生临时救助等措施。仅在近两年,浙江育英教育集团所属各院校出资1500万元,资助1800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既经营企业,又要办教育,黄纪云说:“我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活得很充实。每当新的一个9月1日来临,育英就会增添新的活力;每当学校开学,孩子们围着我亲热地叫着黄老师;每当我们育英学子们创造佳绩时,我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