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10:01:05
5月10日,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一台台智能化的机器人,精准地抓取、组装、焊机……随着生产线流动,一个个电器元件慢慢拼凑成一部智能电表。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胜智能”),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民营企业,如今是国内电能仪表计量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2022年生产总值达12亿元。1月份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工厂”,是浙江省山区26县首家未来工厂。
树牢红色旗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激发650多名万胜智能员工的干事动力,找好“领头羊”是关键。
万胜智能是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企业通过实施“三找行动”,排查摸底党员员工,有针对性地建立研发端、生产端、管理端党小组,实现组织覆盖、全方位思想引领,不断壮大党支部力量。
同时,把党建融入日常的生产、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每一次党支部会议都把生产问题、员工困难列入讨论议题。
“非公企业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公司党支部书记叶惠智说,“支部通过开展‘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打擂比拼活动,坚持在车间一线、项目一线、研发一线考察考验党员,推行党员承诺践诺。让党员成为公司各部门的领头雁。”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万胜智能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企业红色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荣获2021年度台州市示范两新组织党组织。
充实人才矩阵
对万胜智能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智能化无疑是产业升级方向。而智能化升级,技术和人才缺一不可。
“我们公司办公区域和车间全年保持恒温23℃和恒湿60%,配备了人才公寓,不仅报销开年返工火车票,还有开年红包。”在3月河南人才招聘会上,万胜智能党支部人才引培小分队与公司人力资源部积极向求职者们介绍企业。
早在2018年,公司便引进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团队、清华大学等院校的知名教授组成的13人专家合作团队,打造高层次“人才智库”,先后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省级博士后工作站,配备自主研发场地,重视研发设备投入,突出靶向培养。
2020年,公司党支部探索实施“技术骨干3年培养计划”。3年来,高级工程师和中级职称人数实现倍增,人才队伍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
公司655名员工中,研发人员12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20%,其中,博士3人、硕士10人、本科71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8人,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3人。
“目前公司科研团队参与起草了2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取得授权专利114项,软著权100项,被认定为省‘创新型领军培育企业’。”万胜智能副总经理姜家宝介绍。
打造未来工厂
围绕“未来工厂”建设目标,企业先后投入1.5亿元,在设备、工艺、排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对老旧设备及时更新或大修改造;对原有工艺整合优化,降低原辅料、能源等的消耗量。
在未来工厂红色车间的生产线与仓库中,机械手臂随处可见。公司计划部经理徐维君介绍:“原先每个电度表都需要人工校验,现在自动化机械手臂可以一次性校验48个。我们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制造’向‘智造’转变中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竞争力。”
“目前,我们基本实现自动化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紧盯电脑数据,就能及时干预调整。”徐维君介绍。站在中控指挥中心的大屏前,各项数据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单日生产多少产品,月度、年度计划、完成率,不良品比例,生产一线实时画面等,真正实现了一“屏”统览。
回想起入选“未来工厂”,公司上下依然充满喜悦之情。对万胜智能而言,这是荣誉,更是鞭策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