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10:01:23
“以前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是个又脏又臭的地方,现在摇身变成了小花园,不仅没有难闻的味道,还成了大家休闲的好去处。”每天一大早,玉环清港镇下凡村村民陈先生习惯到村头锻炼,他对村里改造提升后的污水处理终端连连称赞。
从去年开始,玉环市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改造工程,结合设施所在地域的环境、资源、文化等特点,着力打造一个“水清、无味、点绿、景美”的特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实现从“污水点”到“风景点”的华丽转身。
淘汰传统方式,处理终端成小花园
5月4日,记者慕名走进下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一踏进园地,仿佛进入了一座私人花园,这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小桥、水池、石屋错落有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位于下凡村西面G228连接线一侧,始建于2015年,服务农户296户,管网长度5159米,设计污水处理量120吨/天,排放标准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去年8月,该终端建成投用,通过改造,外在设计贴近村民生活,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内部设施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后的污水可养鱼或灌溉农作物,实现水资源再利用。”下凡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尚佰全介绍。
记者从玉环相关部门得知,该市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改造工程,采用AAO+除磷+复合介质生态沟+消毒+回用工艺,满足水质达标、资源节约及安全稳定等性能,同时又全面美化周边环境,很受群众欢迎。
尾水变肥水,“终端”变“景点”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大麦屿街道联丰村鹭鸶礁,一座占地约380平方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正在建设中,这里将新增一体化成套设备、新建计量井、消毒井、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等。
“该工程于今年4月初开工,目前进入基础设施开挖阶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5%,接下来要浇筑水池、填埋管道,计划6月底完工。”在施工现场,负责人陈辉建向记者介绍,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终端可服务农户557户,设计污水处理量80吨/天,出水标准为省级Ⅰ类。最重要的是,摆脱传统“污水池”概念,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村口一景”。
尾水变肥水,“终端”变“景点”。这样的“花园式”污水处理终端,正是玉环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缩影。玉环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玉环聚合资源、加强谋划,构建专项规划编制、污水收集处理、长效运维监管“多位一体”治理体系,深入落实“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全链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连续五年省考优秀。
下阶段,玉环将加大提升改造力度,计划到2025年,完成2座绿色处理设施终端建设、7个行政村提升改造、17个行政村纳厂和90个农污零直排村建设,并继续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模式,优化污水监管“数字化”智慧监控平台,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