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10:07:41
“先登记好,等10月份还要对比数据。”这两天,嵊州市黄泽镇甲青村党总支书记汪明卫带上本子去“巡田”,伴随着芋艿丰收季的到来,每户人家的农膜面积是他重点摸排的数据,确保在10月份回收季节能够精准对接,实现应收尽收。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通过全面推广“田长制”并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废弃农膜网格回收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已显著提升至95%以上,成功破解了废旧农膜回收难题,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用农膜,以其增温保墒、促进作物生长的特性,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废旧农膜若不及时回收处理,便会成为影响土壤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
为破解回收难题,我市各地创新结合“田长制”,将废弃农膜回收纳入农田管理责任,细化到村、到人,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市的废弃农膜网格回收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村级监管、群众参与、应收尽收”原则,在全市各地经济作物种植集聚区域构建回收系统,形成“镇、村、合作社、农户+回收网点”的五级联动工作格局,有效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
在“田长制”的引领下,全市各地纷纷行动起来,通过设立废旧农膜集中回收点、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巡查回收、引入回收公司折价有偿回收等多种方式,构建起覆盖广泛、运行高效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
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嵊州市黄泽镇成效明显,这两年来,通过“田长制”对农田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内的“田长”不仅负责监督农田生产,还承担起农业废弃物的清理工作。诸暨市更是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覆盖该市的回收网络体系,计划重新设置20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根据各乡镇的废膜“产生量”灵活布点,确保回收工作的精准高效。
在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全市部分种植大户中推广应用了“可降解农膜”,这种由生物原料制成的农膜在降解过程中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截至目前,绍兴已累计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膜上万亩,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田长制”实施,以村级为单位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废旧农膜捡拾回收工作,通过汇聚政府、村级组织、农户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织密回收网络。同时,各地还将加强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