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 09:10:30
孤山,西湖之明珠,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心灵的栖息地。他们于此挥毫泼墨,寄情于山水之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更为孤山增添了无尽的历史韵味与自然灵秀。而位于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更是以那精巧别致的园林布局,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全景画卷。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西泠先贤们创社立业的艰辛与执着:丁仁捐出自家孤山数峰阁以西的土地;盛宣怀捐赠自己位于蒋果敏公祠旁的地基;李辅耀捐赠小盘谷一地;吴隐将遁庵的土地及房屋归属印社,吴家子孙仅可借以祭拜先祖;吴善庆(吴隐侄孙)捐建鉴亭、观乐楼、还朴精庐,而“永不私所有”……漫步于印社,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观乐楼、华严经塔等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曲径环绕,处处皆景,让人不经意间沉醉于山水人文的交融之中。
随着夏去秋来,西泠印社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近日,一场诗意满溢的“西泠研学”园林摄影活动在西泠印社开展。学员们手持手机镜头,化身为捕捉美好的使者,穿梭于园林之间,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感受,记录下这座文化地标在秋日阳光下的古朴与静谧。在他们的镜头下,西泠印社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情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由圆洞门缓缓步入西泠印社,一座颇具古韵的庭院悠然铺展,草木间藏着岁月的秘密,一花一叶皆是过往故事的细腻笔触。在秋阳的照耀下,这里更添几分神秘与魅力,引人前去一探究竟。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西泠印社石坊巍然耸立,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牌坊上的石刻斑驳,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学员们不禁在此驻足凝视、合影留念。这座石牌坊名为前山石坊,1923年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而建,额枋上书“西泠印社”四字,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书摩崖石刻“渐入佳境”。穿过牌坊后回头望,秋日的阳光正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拥抱屋檐、石板与古树,光影斑驳、岁月静好,园林更显生机与温情。
继续向上攀登,每一步似乎都踏在文化历史之脉络上。草亭悠然立于山间,四周被翠绿环绕,仿佛是特意为游人准备的一处休憩之所。亭中或许曾有过文人墨客的雅集,吟诗作对,谈笑风生,那些才华横溢的故事,如今虽已随风远去,但那份超脱与闲适,仍能在亭间流转,引人遐想。
再往前,便是仰贤亭,其名寓意着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位于西泠印社后院山腰上、山川雨露图书室东侧圆洞门内,仰贤亭白墙黛瓦、古朴雅致,亭内还展示了丁敬、郑板桥、赵之谦等印人的石刻画像和题赞;门楣匾额上则有赵朴初、王个簃、沙孟海的手书真迹。
拾级而上来到孤山山顶平台,中央耸立着一座细高的石塔,这是西泠印社建筑的制高点,也是标志性建筑——华严经塔。此塔建于1924年,为八角十一层,底层刻有 “金刚经”“华严经”以及由弘一法师所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
华严经塔的对面,绿树掩映中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四照阁,现在是游人游孤山的歇脚点,风景秀丽宜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杭州的美好景色。
在四照阁东侧平台登临远眺,才是真正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便是“湖山最胜”观景留影最佳之地。学员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诗情画意。四照阁西侧则有座剔藓亭。该亭1915年迁建于此,“剔藓”一词出自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剜苔剔藓露节角”之句,意为苔藓剔除干净,才能看清古碑上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西泠印社社员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精华之意。
过剔藓亭往西走,可见浙派篆刻始祖丁敬塑像和汉三老石室。石室内保存着一块古老的汉文碑刻——“三老讳字忌日碑”。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有1900多年历史。而“三老碑”是如何辗转来到西泠印社的,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先为余姚周世熊所得,后归丹徒陈渭亭所有。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买并运往国外,陈氏意已应允。国宝面临外流的消息传来,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西泠印社发布募捐公启,呼吁社内外人士积极捐助,吴昌硕等人还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最后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圆重价赎回。1922年秋,三老碑入藏西泠印社成为镇社之宝,这是一次凝聚社会力量护宝的典范事例,也是西泠精神的写照。
汉三老石室北侧是一栋二层小楼“观乐楼”。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于1927年曾寓居此楼。1957年,此楼辟为 “吴昌硕纪念馆”。如今的观乐楼内,迎面可以看到一尊吴昌硕先生半身铜像,基座正面书有“吴昌硕先生像”,背景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墨梅图。
从吴昌硕纪念馆出来可沿西侧的石阶下山,在山腰处有遁庵和还朴精庐两所屋宇。还朴精庐位于西侧,建于1919年,为眺望西湖、苏堤、西泠桥的绝佳处;遁庵坐北朝南,建于1915年,原为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吴隐为祭祀其祖先而建。遁庵庵堂柱上有一隶书六言联,为张祖翼所书:“既遁世而无闷,发潜德之幽光。”下山途经鉴亭,这里保存着吴隐撰文、吴昌硕题书的一副对联:“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
西湖有山,名为孤山。山中有社,名为西泠。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的壮丽,更有摩崖题刻的细腻与精致。秋风掠过树梢,带来的凉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秋的气息。站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在耳边轻轻响起,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