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发热期”一切都会好起来_舟山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扛过“发热期”一切都会好起来

2022-12-31 13:09:23

 当前正处于防控政策的转段期,也是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两期叠加”必然导致全社会处于一个无可回避的“发热期”。而从近期情况看,我市充分动员应急医疗资源,相信只要扛过这阵子,一切都会好起来。

  医疗保障有力是全社会的定心丸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一拨感染高峰如期而至。值得欣慰的是,与外地相比,我市新冠发病情况相对还算平稳,医疗资源虽已满负荷运行,但各医疗点及方舱医院都保持着紧张有序的节奏,还能够保障正常治疗所需。这说明,经过前一阵子的广泛宣传,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有了切实增强,多数人都成功“躲”过了第一拨“发热期”。与此同时,全市医疗系统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让所有病人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12月23日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疫情防控总体情况和医疗准备等情况,并就市民关心的居家隔离治疗、自我防护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总体感觉是,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措施要求,及时将防控政策的重点由“防感染”调整为“保健康、防重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14家医院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全市发热诊间已增加至147间。下一步,我市通过把“核酸采样小屋”改造为“便民发热驿站”,以及开展方舱发热门诊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发热诊疗点位布局,确保能更好地满足发热患者就医需求。另外,本岛120当班车大幅扩容,11家医疗机构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使疫情中的就医渠道多样化、便捷化。与此同时,基层暖心服务热线全面开通,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还在提速,这一切都有助于全社会扛过“发热期”。

  疫情之中,人们的心理也会变得脆弱,因而更需要可靠的公共服务来排忧解难。医院不打烊,服务不断线,老百姓就会有安全感、满意度,这必将成为齐心抗疫的精神支柱。

  退热药紧张是“囤”出来的问题

  12月24日《舟山日报》的两则报道反映了我市双管齐下缓解退热药紧张局面的积极举措。一是我市对退热药等抗疫物资实行拆零限购,单人单次购买退热药品不超过3天的用药量,抗原检测试剂不超过5人份,N95口罩不超过10只;二是各地组建微信互助群凝聚抗疫暖心力量,鼓励家有余药的市民慷慨捐赠,让有限的药品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可以相信,只要紧一紧、匀一匀,退热药就不会紧张下去。

  这也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能力的基本判断。只要开足马力,我国制药厂生产的退热药完全可以让全国的发热病人用药不愁。眼下的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发病高峰“吃”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囤”出来的。此前有关方面已告诫市民“囤药没必要,备药有必要”。每家都囤同样的退热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做一下乘法,这张“订单”显然大得可怕。毫无疑问,消化这样的“订单”是需要时间的。

  没病的人不囤药甚至不备药,真正的病人才能不缺药。否则,家家户户都想着囤药,不仅会导致药品紧张,还会传递恐慌情绪。药品是有保质期的,只要相信政府的组织能力、药厂的生产能力,就大可不必没病囤药。事实上,我市就一直没有断过退热药,当下的拆零限购措施也丝毫不影响病人的正常用药。

  疫情面前,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个人防疫、家庭防疫当然重要,但假如没有社会面的平安有序,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试想,果真发生了缺医少药的情形,家里囤的药能包治百病吗?全社会保持战胜疫情的充足信心,齐心协力克服时艰,步调一致战胜困难,才能更快地迎来胜利的曙光。

  医护人员是最需要关注的人群

  与退热药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相比,医护人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培养出来的。不仅如此,在这支日夜奋战的队伍中还不断发生着减员现象,有不少医护人员不得不带病甚至带“阳”坚持工作,直至彻底累垮才退下火线。因此,医护人员这一战疫中无可替代的“关键少数”,才是眼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人群。

  不少发热病人选择在家“闭关修炼”,有的在短短一周内自行抹去了“两条杠”,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就医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还以无声的行动为医护人员减了负。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作为,相比于平时的“有病及时看”,眼下提倡“非必要不就医”,应该是对医疗资源的珍惜、对医护人员的爱护,也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任何战役的胜利,都是前方、后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上了战场,全社会都要一起鼓劲加油。尤其是公共服务部门,更应该全面开启“为医服务”模式,让一线医护人员“老人有人管,孩子有人看,急事有人办”。这样做,在为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的同时,还不失为是一种宝贵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抚慰,显然有助于增强医护队伍的战斗力。

  充满活力的医护队伍是病人的希望所在,也是战疫的希望所在。全社会应该对他们“危难之中显身手”的积极担当抱以最热烈的掌声,并对他们遭遇的种种艰辛乃至委屈予以充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以实际行动为医护人员多做好事、多办实事。这种战疫中的良性互动绝非权宜之计,而必将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