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10:09:09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
20年间,“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外延深化。
20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深化“千万工程”海岛实践,在大力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的征程中积极创新,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航程上接续奋进。
一幅“全域共美、全域共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千岛山海间缓缓铺展。
环境全域提质,“绣出”海岛乡村新风貌
“真是不虚此行!”“看海听风,悠然自得。”
一拨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徜徉在既有传统渔家风情又具时尚现代感的嵊泗县黄龙岛上,干净的街道、整洁的村庄、蜿蜒的沿海公路和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等,一一定格在了他们的手机中。
眼前的“洁净美”,曾经却是“脏乱差”。一句“小小黄龙山,猪粪满沙滩”曾道尽了黄龙人的无奈和迷茫。
2003年6月,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市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全面启动“村庄示范整治”工程。
干部抓落实、群众当主力、社会共治理。黄龙乡全面打响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推行环境治理干部包干机制,攻坚饮用水改造、污水处理等难题,并把每周四定为环境卫生大扫除日。
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一场环境整治“持久战”让黄龙变成了“洁净美”的“模范生”。相关做法还被全市推广。
这是我市推进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的缩影。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我市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主题”,匠心打造“花海彩林”“花园示范村庄”,让“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逐步走进现实。
定海区小沙街道光华村面积近4公顷的樱花,邀请市民共赏“樱吹雪”美景;普陀区六横镇五星村的佛茶产业园、“土豆公社”,成了暑期研学游、乡村游的热门地;盐文化体验、徐福文化活动、露营业态入驻,乡贤归家创业,让岱山县岱东镇涂口村上船跳区域从空心村蝶变为热门打卡地;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黄沙村、边礁村、会城村和黄龙乡峙岙村连片打造“东海五渔村”,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环境全域提质,尽展“生态美”。截至目前,我市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占比达90%、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占比近33%、示范乡镇覆盖率达88%,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域化。
催生“美丽经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登上民宿露台,窗外是碧海蓝天,看云浪翻涌;庭院是草木花果,赏四时风景。随着海岛乡村游逐渐兴起,岱山县衢山镇凉峙村的海岛姑娘郑佩佩回到家乡做起了民宿。
化“风景”为“钱景”,“千万工程”让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赚钱,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5月下旬,全长100.5公里的定海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吸引群众争相“打卡”。文廊串联定海8个镇街以及沿线古村落、古遗址、古井、古桥、古树等15类“古”资源,通过修缮、挖掘、保护、安装标牌标识等工作,串联起人文古迹、自然景点196处,因地制宜打造提升古樟驿、非遗宽窄巷等30余处景观节点和30多个“美丽村口”。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指引下,定海区新建村持续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成“美丽经济”优势。小山村美名远播,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首批森林乡村等,还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乡村规划中国案例。去年,新建村接待游客量达43万人次,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4.6万元,相比20年前增长超10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这些年我们越干越有劲。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民宿年收入翻了几番。没想到农村也能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新建村农家乐“画春园”的主人袁其忠感慨道。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的场景在我市各地涌现。普陀区展茅街道党工委委员傅颖凯自豪地说,新业态集聚的人流,带动民宿、餐饮收入大幅增加,现在每年村里的商业收益已经超过1300万元。
2022年,舟山市渔农业总产值306亿元,较2003年增长4倍以上;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万元,位居全国第2位,是20年前的9.9倍;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57:1,是全国城乡收入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内涵迭代升级,“勇闯”海岛共富新路径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千万工程”的实施,描绘了美丽乡村新画卷,更造福了一方百姓。
去年,我市接续推进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创新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为全国海岛共同富裕勇闯新路,进一步丰富了“千万工程”的实质和内涵。
风貌持续提升,美丽海岛靓起来。露营岛东岠、海上运动岛白沙、红色研学岛蚂蚁、军港文化岛小长涂、渔旅融合岛嵊山等各具特色、令人向往。
产业陆续导入,首批创建示范岛活力迸发。东福山岛大树湾44幢坍塌的石屋被修复成复古石屋群以及渔民画工作室、乡村小学;蚂蚁岛“三八海塘”完成闲置渔用仓库翻修改造,打造集工业游、产品研发制造、游客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富工坊”;东岠岛“见山海”露营基地自去年6月投用以来,已创收100余万元,并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最具潜力户外露营地。
我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民生七优享工程,接续推进平安建设,首创“网格化管理”“东海渔嫂”等乡村治理特色品牌,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海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当前,我市正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如今,“小岛你好”行动第二批创建示范岛已脱颖而出,令人期待。“星辰大海”计划勾勒出295公里海岸线的美好蓝图,大力推进沿线港、岸、村的全面盘活。
站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市将以“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一带一路一画廊”品牌为抓手,突出构建“一村一品”“一岛一韵”,蹄疾步稳推进海岛共富,推动形成“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