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10:10:07
近日,舟山滨海鸟类调查团队在鸟类调查中,发现了沙䳭和流苏鹬。其中,沙䳭在浙江尚属首次记录,流苏鹬在舟山属于首次记录。
沙䳭全身以褐色为主,主要栖息于有稀疏植物生长的干旱平原、荒漠、半荒漠和沙丘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附近的草地或荒漠,在中国西北及中亚、北非等区域较为常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领域性很强,主要以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据拍摄到该鸟的滨海鸟类调查团队成员周涛介绍,当时这只沙䳭正在舟山本岛北部梁横区域的一处草坪上四处走动觅食。
经舟山滨海鸟类调查团队与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确认,沙䳭在浙江属于首次记录。偏爱干旱草甸的沙䳭为何会来到湿润的江南?据舟山滨海鸟类调查团队分析,这只沙䳭可能是在迁徙中迷失了方向。
在梁横区域,滨海鸟类调查团队成员周涛、姜慎龙还发现了流苏鹬。
流苏鹬是中大型鸻鹬,雄鸟体长约28厘米,雌鸟体长约24厘米。因其有奢华的羽翼,故得名为流苏鹬。流苏鹬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南非、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多为旅鸟,春秋季迁徙经过中国西部和东部,部分于南方沿海越冬。流苏鹬在中国非常珍稀,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先后共发现两只流苏鹬,它们当时正在一处围垦区与青脚鹬、斑尾塍鹬‘混居’。”姜慎龙告诉记者,流苏鹬数量稀少,但喜欢“热闹”,会和部分其他鹬类混群。
“这是一次重要的记录。”市滨海鸟类调查团队成员、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高级工程师陈斌介绍,这次记录对于舟山鸟类资源研究,推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以及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舟山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截至目前,舟山已记录鸟类3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