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嵊泗五龙乡:抱团聚力 各美其美_舟山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舟山嵊泗五龙乡:抱团聚力 各美其美

2023-08-26 12:21:37

1.jpg


在“渔画田岙”体验当一天渔民的感受,在“黄沙绿洲”融入时髦的消费场景,在“色彩边礁”欣赏海味十足的嵊泗渔歌……炎炎夏日,村村皆精品、风情各不同的嵊泗五龙乡迎来了八方来客。

  2003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嵊泗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推动海岛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同时,通过“一岛一韵、逐岛推进”的全域景区化和“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美丽渔村建设路径,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开放共享的新景区。

  促进原生态资源有效利用、基础设施优化共享以及特色产业开发,嵊泗对五龙乡田岙村、黄沙村、边礁村、会城村和黄龙乡峙岙村5个渔村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东海五渔村”就此面世。

  经过多年的抱团聚力、个性发展,五龙乡产业、文化、旅游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海岛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一条路改变一个山岙

  租一辆山地自行车,沿着2.8公里长的左岸公路向东骑行。右边是绿意葱茏的青山,左边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沿途可在观景台小憩,将海天美景定格。冲过一个下坡路段,拐个弯,一个美丽的渔村就在眼前。这便是五龙乡会城村。

  会城村是泗礁岛上距离县城最远的自然村,村民们世代以捕鱼为生。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村民逐渐外出谋生,昔日热闹的渔村渐渐沉寂下来。

  “以前那里没有路,下面是沙滩,上面是礁石。”指着左岸公路,会城村党支部书记许琪杰回忆道,“20年前,村里只有两条路,都通向岙后的边礁村。一条是狭窄的步行小道,还有一条路况较差的车道。”

  2014年,乘着“千万工程”实施的东风,嵊泗县对“东海五渔村”环境进行综合提升改造,也将建设会城村沿海公路纳入计划。这条沿海公路位于泗礁岛的左侧,因此被命名为“左岸公路”。如今这条路因沿线山海风光名声在外,吸引无数游客打卡,还入选了“浙江省最美公路”。

  对于当地群众而言,“左岸公路”是一条民生路。“有了这条路,从村里开车去菜园只需20分钟时间。”在许琪杰的记忆里,自从“左岸公路”开通后,闭塞的小渔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来去县城更方便了,渔获物运输也更通畅了。

  村口的这条路开通后,在外工作的村民张宇哲嗅到了商机。2017年,他辞去宁波的工作,投资215万元将自家的旧民房推倒重建,率先开办起民宿。

  开业前,他将房价定为680元一间。“周边几个村的民宿房价普遍只有两三百元,卖得这么贵,谁会来住?”质疑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然而,开业第一周,张宇哲的民宿就天天爆满,整整一周没有一间空房。经营半年,纯收入就有近30万元。

  目前,会城村共有民宿11家,其中8家为精品民宿,拥有泗礁岛上最高端的民宿聚落。眼下,村委会左前方的山崖上,白色的建筑群拔地而起。“这是悬崖酒店,预计10月可以投入营业,这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村的整体旅游形象,引领高端民宿发展。”望着远处的悬崖酒店,许琪杰满怀憧憬。

  一条产业链重塑一座渔村

  色彩斑斓的墙体渔民画,海味浓郁的风情小街,寓意为丰收的渔俗广场(见图),装饰一新的崭新民宿……每次走进田岙村,都有新惊喜。

  田岙村的变形记,该村党支部书记胡志芬一路见证。“20年前,田岙村是嵊泗有名的落后村,道路差,环境差,被称为‘烂田岙’。”胡志芬回忆道。田岙村的蝶变,源于“千万工程”在嵊泗的生动实践。2006年,该村实施风貌改造,渔家人大胆提出,在民房外墙绘制渔民画。时至今日,墙体渔民画成了田岙村的一张金名片。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江浙沪游客来嵊泗旅游。与当地渔民一起出海捕鱼,成了当时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有市场就有商机。1999年7月,田岙村成立了嵊泗第一家“渔家乐”旅游公司,整合5艘闲置渔船,推出捕鱼等活动,吸引游客。

  打来的鱼去哪里加工?聪明的田岙人又想到了开餐饮店。让游客吃得畅快,更住得舒服,渔家宾馆又应运而生。

  2004年,当时任村干部的洪水萍带头花2000多元买了一台空调,收拾出四张床位,开起了渔家宾馆。第一年,收益只有2000余元;第二年便赚到了万余元,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村民们纷纷效仿。

  如今,田岙村近70%村民开办了民宿。“吃住游”旅游产业链环环紧扣。夜晚,田岙村村口灯火璀璨。沙滩上,游客围着篝火转圈跳舞;沿海公路一侧,烧烤摊依次排开,另一侧的海鲜排档顾客盈门。

  一群新伙伴助推海岛共富

  “最近大家的生意怎么样?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们说。”8月3日上午,黄沙村初心馆,一场面向新乡贤的生活聊天会正在进行中。黄沙村党总支书记周跃飞关切地询问大家的经营情况,希望为发展新业态的年轻人提供帮助。

  “我是真心喜欢这群新乡贤,因为他们的加入,阿拉村子变得越来越洋气了!”周跃飞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黄沙村一直找不到发展的路径。虽然紧靠田岙村,但是人气始终不旺。

  这两年,新乡贤带着新业态入驻黄沙村,为村里的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经过设计改造,村里多个闲置房屋被盘活:废旧粮油仓库变身主题美术馆,成为颇具特色的“同心研学”旅游产品;船厂旧址经过改造成为“屿四季”艺术空间,承办了多场重要活动;杂乱农田摇身一变成了向日葵花海,吸引众人前来打卡……昔日的“脏乱差”,如今成了吸引人气的“香饽饽”。

  今年4月,在乡里的支持下,黄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杭州山舍乡建乡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办“强村公司”,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强村公司”已邀请3家新业态经营主体落户黄沙村。预计今年年底,黄沙村中心街将新增摄影工作室、海岛研学工作室、乡村数字美术馆、海岛户外艺术基地等7家新业态。

  得益于村里的发展,黄沙村村民王永兰在村口的“一阵风”摄影工作室,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每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工作也轻松,最重要的是离家近。”王永兰对目前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新乡贤是促进共富的‘智囊团’,下步我们会吸引更多优质新乡贤集聚五龙,共同助推乡村振兴。”五龙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龙乡还将持续打造“产业植入+海岛特色”的“东海五渔村”品牌,实施“村村联动+产村融合”的“抱团发展”模式,深耕“产业致富+资源共享”的“共富合伙人”乡域共富品牌,不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