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 09:56:56
【问题清单】
普陀区沈家门东河市场附近停车泊位少,车流量大,部分路边停车泊位被各类“僵尸车”占据,“停车难”问题长期存在。
6月26日召开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中,有市民代表建议:能否尽早将该区域停车泊位纳入智慧停车管理?
【记者追踪】
8月1日上午10时许,沈家门同济路建设银行门口,一辆浙F牌照白色轿车驶离停车泊位。几分钟后,一辆浙L牌照黑色轿车停在了该泊位上。
“这个车位终于活了!之前一辆‘僵尸车’在这里停了半年,前几天刚开走。”看着车进车出,旁边一名环卫工人感叹道。
8月1日起,沈家门东河路、西大街、同济路共计79个道路公共泊位纳入“千岛停车”收费管理。记者在该区域看到,不时有车辆从泊位驶离,空出的泊位供新车停用。
市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智慧停车运管中心主任顾黎明告诉记者,“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座谈会召开后,公司马上就办,落实交办清单,对原来已有的免费停车泊位进行智慧停车升级改造,纳入“千岛停车”收费管理,盘活公共停车资源,缓解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
市民邓帅经常驾车来附近办事。他告诉记者,以前泊位很难找,只能去较远的停车场停车,再步行回来,“通过收费调节,一辆车不会一停两三天甚至半个月,泊位空出来了,我们来停车就方便了。”
西大街54号的店主陈辰霖也为泊位纳入智慧停车管理点赞。“我们商户反映过很多次了,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这次终于解决了!”陈辰霖说,没有纳入智慧停车管理前,该区域“僵尸车”较多,客户没地方停车,影响沿街商铺做生意,“纳入管理之后,车辆流动性增强,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沿街商户。”
据顾黎明介绍,该区域停车泊位纳入智慧停车管理后,单个泊位每日周转次数可增至10次以上,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停车难现象。
【整改实招】
回应民生诉求,我市智慧停车运营服务不断优化。
7月11日起,新一轮路内泊位和公共停车场的包月服务优化措施出台:部分相邻停车场“打包”,市民在一定区域内的邻近停车场购买任一包月服务,就可享受通停;路内泊位部分包月片区合并,通停范围扩大。
截至目前,全市纳入智慧停车管理的路内泊位共有8027个,路内泊位日均周转率从原先的1.7车次提升到5.23车次。
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我市先后推出路内泊位日间折扣优惠、包月活动、中心城区降价优惠以及公共停车场组合式优惠、学校周边优惠、正在改造的老旧小区周边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我市近日印发的《调整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工作方案》明确:对城市道路公共停车泊位、公立医院(体育场馆)配套停车场、交通场站停车场、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服务收费情况开展调研,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