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卖钱,土地生金 嘉兴湖州携手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_其它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空气卖钱,土地生金 嘉兴湖州携手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4-04-17 10:55:07

1.jpg


近日,湖州、嘉兴两市的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获省政府批复,批复中均明确提出要建设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嘉兴与湖州以嘉湖片区整体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该方案提出,计划到2025年,嘉湖试验区在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五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前列,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4年多来,围绕国家下达的重大任务,嘉湖两市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以市场经济思维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浙江经验”。

安吉竹林碳汇首次分红3亿元

今年年初,湖州安吉167个村集体和5.1万户农户共领到了3亿元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红利。这是安吉县竹林碳汇共富项目首次分红。

“我领到了2184.84元,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村毛竹山流转带来的好处!”看到村头的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手头的真金白银,安吉县鄣吴镇上吴村75岁老人陈小美满脸喜气。近两年来,鄣吴镇共组建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6家,统一流转3.31万余亩竹林经营权,全镇6个村集体和2611户林农共享1057.62万元分红。

竹林碳汇共富项目,是安吉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依托全县87万亩毛竹林资源,安吉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从村集体(农户)收购竹林碳汇,再交易给购碳企业,从而实现“竹林里的空气能卖钱”。按照当前每吨80元的碳价计算,每年可实现碳汇收益5000多万元,且价格预计逐年上涨。

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国模表示,安吉这一模式为全国首创,如果得到成熟应用和有效推广,全国产竹区的竹林全部纳入从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的全链体系,用竹林碳汇撬动整个竹产业发展,必将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同时,有效助力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空气也可以卖钱,在嘉兴同样成了现实。2023年6月5日,浙江省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启动签约仪式在桐乡举行,桐乡时代锂电项目与湖州长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就相关气体排放指标转让达成合作协议。

此次交易打通了省内跨区域排污权交易通道,为促进毗邻区域一体化要素流动作出了新典范。

近年来,嘉兴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出台了《嘉兴市关于推进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嘉兴市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程序规定(试行)》,将各地重大项目申请市级储备量与企业间排污权交易次数挂钩,编制《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操作手册》发布于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网,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累计金额超34.3亿元,位居浙江各地市第二位。其中有16笔跨区域交易(13笔跨县区、3笔跨地市)。

此外,嘉兴还建立了水权确权登记系统,探索建立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初始配额与生态产品价值挂钩机制。南湖区与平湖市、海盐县和嘉善县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累计获得补偿资金1050万元;建立企业投保补助机制,按保额的50%给予补助,共投保环责险152家次,保额2.785亿元、保费474.29万元。

让闲置土地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围绕这一课题,湖州和嘉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2015年8月,德清县莫干山镇将仙潭村一片镇办企业废弃厂房地块以总价307万元卖给了一家度假酒店,拉开了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序幕。

9年过去,该镇已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4宗、总面积达195亩,为当地旅游产业、民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仅“大仙潭”(仙潭村、四合村、南路村)范围就开起了228家民宿。

“村里民宿经济崛起迅速,但受限于政策,以往投资人大多只能租赁空置农居、废弃校舍,无法形成规模投资效应。”莫干山镇党委书记吴建勇表示,“农地入市”以改革破解发展要素制约,为莫干山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农地入市”改革在整个德清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难题也开始浮现。“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共有1881宗,面积10691亩。像莫干山旅游区这种热门区块,每亩可以卖到上百万元,但一些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村子,地块根本拍不出去。”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德清县在东衡村开展了首个“异地调整入市”试点。东衡村是德清钢琴产业的集聚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六年位列湖州第一。“相邻村子拿出复垦腾退出的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与东衡村成立跨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并按入股比例收益分红。”东衡村党委书记章顺龙说,通过这种方式,村里置换到了足够的用地指标,打造了钢琴众创园二期项目。

“农地入市”,让富裕村得到了发展空间,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则得到了真金白银,原本闲置的土地资源成了“下金蛋的母鸡”。而农民权益退出保障机制,则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试验区建立以来,嘉兴先后制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方案》等政策,去年落实承包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9个,累计退出农户147户、面积511亩。通过以货币、公寓房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资格权,新增退出宅基地4867宗,节余土地指标3378亩。这些土地通过进一步盘活利用,变成了白领公寓、乡村别墅,带动农民增收8339万元。

对于进城农民的权益,嘉兴也用一系列制度保驾护航。秀洲区首创进城农民登记备案制度,对土地综合整治搬迁进城的农民实行居住地登记备案,户口保留在原农村户籍地、原有权益不受影响,同步享受居住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社区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实现“无感进城”。

竹林碳汇、水权确权、农地入市……在市场之手的引领下,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农村不再是城里人眼里的“山窝窝”“穷窝窝”,而是处处鸟语花香、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乡”。2023年,嘉兴和湖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分别为1.53:1和1.57:1,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且较前一年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