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09:08:22
“现在厕所就像我们女生的秘密基地!”杭州市时代小学六年级学生鲁泇妤说。
原来,不久前,杭州市时代小学给五六年级女厕里加装了可调节温度的智能马桶盖,一并“上新”的还有暖风机和自动喷香机,而装有卫生巾、一次性内裤和消毒湿巾的“暖心盒子”,更是让女生吃了“定心丸”,“再也不怕突然来那个了!”鲁泇妤略显羞涩地告诉记者。
这不是时代小学第一次在女厕里“做文章”。四年前,学校在五六年级女厕的每个坑位都贴了张提示牌:“特殊时期需要帮助,请到医务室噢!”此举当时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转发并配文:“贴心呵护,让孩子们免于成长的烦恼。”
四年间两次“升级”,共同指向一个常常被女性回避和冷落的心理现象——月经羞耻。记者注意到,这几年杭州有更多中小学开始关注这件事,“暖心盒子”“卫生巾互助盒”正越来越多地在校园厕所里上架。
A
“暖心盒子”消耗量不小 几乎每天都需要“补货”
由于记者是男性,无法走进时代小学焕然一新的女厕,但体验过的人都感觉很棒。老师杨洁说,一进去就能闻到花香,坐下就暖暖的,感觉也比往常更整洁了。
时代小学校长郦云说,对高年级女生厕所进行升级的这个想法源于去年冬天。去年年末的杭州寒潮汹涌, “当时就想着,有不少高年级女生已经来了‘例假’,在生理期时身体不能冻着,智能马桶盖一按就能发热,加上暖风机,能让女生如厕时更舒适。”
在升级改造女厕前,郦云向学校女生们做了小调查,其中一项是:要不要把原本放在医务室的“暖心盒子”移到女厕?几乎所有高年级女生都投了赞成票。六年级的李芷灵和鲁泇妤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平时跟校医说我来例假了,其实也有点尴尬。我们还是喜欢独自解决这件事,放在卫生间里就挺方便。”她们的班主任杨洁很能理解这种感受:“女孩子年纪小,开口说的确会让一些人难为情。比如生理期碰上体育课时,她们向老师请假都有些不好意思。”
青春期女生由于不了解自己的生理机制而回避和隐藏月经这件事,有个专有名词——月经羞耻。“其实月经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给她们创造一些小的便利条件,能给孩子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杨洁说。
如今这个“暖心盒子”就装在女厕所盥洗台旁的墙上,每隔一段时间校医黄玲慧会去“补货”。她说,卫生巾需求量比她想象要大——高年级的学生不算多,但盒子里的“货”每天都要补上两三片。
B
不少学校里都有互助盒 还有学生自发设置和接力
近年来,在不少公共场所和高校里,都出现了“卫生巾互助盒”:由发起者放入卫生巾,取用者在解除“燃眉之急”后,归还同等或更多数量保持互助盒的供应。这两年,卫生巾互助盒开始“下沉”到小学、初中。虽然还没有像高校那么常见,但慢慢多了起来。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女厕的卫生巾互助盒上面,还有温馨小贴士:“每一次月经,都是月亮对你的牵引”“每一次生理期,都值得被标记”……学生赵诺妍用自己的零花钱,去年底买了卫生巾和盒子,她说:“这是给全校女生准备的特殊的新年礼物。”而那些温暖的小贴士,则是七年级(初一)学生初宜澄和3名女同学一起设计的。
“我们是一所新学校,目前最高年级是七年级。没有更高年级的学姐‘过来人’指导我们怎么做,我们在学校里就是‘大姐大’。” 初宜澄说,她在学校负责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学生心理工作室,女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也是她关注的话题,“以大姐姐或朋友的角度,给有相似经历的女生提供帮助、鼓励,她们是不是会更好地接受身体的变化?当她看到赵诺妍放置的互助盒后,立刻就有了“接力”将这件事做下去的想法。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杭州市建兰中学。2022年冬,老师谭佳媛发现,不知是谁在女厕里放了一个精美的小木箱,打开后有两个格子,一个里面是扎头发的皮筋,另一个格子里是卫生巾。盒子上用彩笔工整地写着“说明”:“这个盒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女生在特殊时期遭遇‘尴尬事件’,用过盒子里的卫生巾之后要记得补回来哦;另一个格子里可以放暖宝宝、小皮筋等。”
这件事触动了当时的初二女生陆欣妍,“我有时也会忘带卫生巾,现在有了互助盒,去洗手台就近一拿省去了很多麻烦,真的感受到了学姐的暖心。”后来,学校受此启发发动学生在全校各个女厕设置卫生巾互助盒。从去年末开始,沿用着一年前那位学姐的使用规则,各年级女生把卫生巾放在自己做的互助盒里,安置在女厕盥洗台前。“盒子里的物品增增减减,就是大家互相帮助、接力传递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陆欣妍说。
C
男生也参与“互助盒”行动 在一瞬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一个小盒子,就像推开了成长的一扇窗,让男生女生们都长大了。
“刚开始很多男生觉得奇怪,为什么有时会有好几个女生同时请假不上体育课,她们好像也没生病啊?” 谭佳媛笑着说,后来慢慢地男生们知道了原因,“有的男生还挺羡慕她们,不用长跑了。”
“羡慕”只是少数男生的“玩笑话”,并不是男生们的真实想法。建兰中学初三男生叶石瑞说:“看到了女生在生理期时遇到的困难和尴尬,我总希望能做些什么,可以表达我们男生对她们的理解和支持,让女生感到被尊重。”给“互助盒”补货,起初叶石瑞也有顾虑,但很快他的态度就改变了,“参与其中,就能明白女生与男生的不同,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在经期面临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不适,还有在社会环境中的种种不便。” 叶石瑞说,作为男生,在成长道路上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让环境更公平、更包容很有意义,“感觉自己很棒!”
“可能男生从家里带卫生巾来稍微有些尴尬,但他们会拿来暖宝宝给女生,让她们放到盒子里‘补货’。”谭佳媛说,从这些男生一开始的扭捏,到后来的大大方方,所有人真切感受了到男生们的善意,她也对男生们很肯定:“经过生理课的教育,大家都应该对经期有了基本认识,不用奇怪的眼光评判,也不用避而不谈,大家的坦然可以有效减少女生的月经羞耻。”
在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高一女生李语萱则把这件事“干得更大”——她在学校组了个社团,旨在帮助解决偏远地区女性的“卫生巾贫乏”问题。在她看来,互助盒范围可以更大,参与群体也可以更广。
得知学生们的做法后,上城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杭州市学生心理热线辅导员沈晓琴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其实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互相理解支持的基础。特别是男生参与到这个议题中,能换位思考、切身感受,对青春期成长、未来人生乃至甚至恋爱婚姻都很有帮助。”
D
家长怎样开口聊这件事 先试着跟女儿处成“闺蜜”
让孩子坦然面对女性生理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沈晓琴说:“很多家长找到我,问我怎么跟孩子开这个口。如果家长都有一定的羞耻感,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可能就会有偏差。” 她非常感慨地告诉记者,家长的观念差距比想象中要大,有家长会坦然地聊,有家长唯恐避之不及,“你可能想象不到,在这件事上,不同家庭的认知,极端情况下可能会相差20年。”
家长到底怎么跟孩子开这个口?沈晓琴谈到了一个关键:跟孩子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最好能像闺蜜一样随心交流,不要遮遮掩掩。
女生们的说法印证了这一点。李语萱说,父母经常跟自己聊一些女性话题,“我们一起聊女性职业、婚姻和生育,爸妈也对我做社团、做‘卫生巾互助’非常支持。”陆欣妍也说,妈妈时常主动询问自己的生理情况,“爸妈对我的那些旁敲侧击的提示和指导,避免了很多尴尬,既有用又让我容易接受。”
沈晓琴说:“很多家长误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就是生理知识教育,其实它还包括心理、社会交往、性别认知甚至法律普及等,与德育也紧密联系。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开始。”
家庭性教育“参差不齐”,让越来越多学校更关注青春期教育。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结合卫生巾互助盒,不少学校开启了下一步动作。时代小学老师魏宁告诉记者,学校准备在厕所改造基础上,给学生配套开设关于生理卫生及青春期教育的课程;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在高年级开设了“女生课堂”,女生和女老师一起聊如何正确用卫生巾和一些生理知识。
大三学生王欣怡是浙大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她说:“我们给杭州多所学校开设了‘女生课堂’,在学校招募志愿者时,很多女生联想到自身的成长经历,都很想帮助更多女孩,报名很火爆,报录比约5:1。”她认为,作为“过来人”和“大姐姐”,与“小妹妹”们一起平等自然地交流青春期的“小秘密”,正是她们女大学生群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