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1 10:35:18
11月17日,以“人才赋能产业 创新制胜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产业人才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开幕。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产业人才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全国性大赛和论坛活动频频落地绍兴,这得益于绍兴市坚持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聚焦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坚持产才融合,提升人才与产业“适配度”。数据显示,绍兴市海外引才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已累计集聚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00余名,仅最近一年就引进博士1000余名,同比增长300%,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重点产业。
打造创新资源“蓄水池”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湖畔,一幢42层高的大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大楼外立面上,“连接科技与生活 对接梦想与未来”14个大字分外醒目,这里是中关村·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园区自2021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已集聚70余家企业和各类科技人才1500多名。
邻近的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去年7月开园。近4万平方米的空间,已集聚了近百家企业。作为第一批入驻复旦科技园的企业,复盛能源成为氢能源领域的一匹“黑马”。其创始人是复旦大学“95后”博士王之锴。“公司掌握了高纯制氢技术,并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依托园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公司上游原料来自于上虞的化工园区,下游应用在本地的集成电路、印染等企业中,我们与绍兴共生发展。”王之锴说。
大平台是高端人才栖息的“梧桐树”,也是各类创新资源的“蓄水池”。作为全省“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着眼头部建链,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98家,年度考评一直稳定在全省前两位,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随之而来,牢牢吸附在平台之上,为产业发展赋能。
绍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园是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一心四园两区”功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绍兴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初创型设计公司,2019年成立。“我们专注于高性能功率器件的研发设计。过去,这类产品主要由国外品牌垄断,我们进行国产化之后,市场反馈良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徐吉程说。徐吉程有着近20年半导体设计从业经历,是绍兴市级领军人才。三年前,他选择回绍兴创业,“我是冲着绍兴齐全集中的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来的,这里非常适合公司的孵化发展。”
近年来,绍兴布局创建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浙江院士之家等省级人才平台,引进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等35家研究院,布局建设浣江实验室、鉴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实验室,牵头成立环杭州湾创新联盟。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并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
人才创造力撬动产业链式发展
“柯桥区有109家印染企业,普遍存在定型机易着火、余热回收难等问题。”绍兴市柯桥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面对这一难题,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师王柏根、张高山等人找到了方案。
作为一名在印染行业工作了40年的“土专家”,王柏根结合多年技术经验,成功研发出定型机防火水喷淋自动清洗系统,目前该“共享技术”在绍兴20多家印染企业使用。
长期以来,绍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但发展中冒出的问题也不少: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共性技术难题难以突破。为助力产业升级,绍兴近年来先后探索建立印染、集成电路、袜业、珍珠、伞艺、厨具、轴承等七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水平工程师,并以工程师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实现资源要素的新链接与新组合,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破解痛点难点问题,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绍兴全市已累计入库工程师2700余人。
在绍兴,传统制造产业提能升级、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深化,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一片施展才能的沃土。在大会项目签约环节,11个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为推动产业人才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上半年,绍兴发布了战略人才“5232”计划行动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集聚培育一批全球顶尖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创新“关键变量”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围绕这一战略部署,活动当天,绍兴启动了海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行动,并聘请来自高等院校、知名智库、科创中心等单位的8位专家为绍兴市举荐青年人才。这些专家举荐的40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可直接被认定为绍兴市级领军人才,并享受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