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联合村: 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_其它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德清联合村: 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2023-08-14 09:36:29

rB4AiWTZAy-AVylyAAHTHpL2mYU040.jpg


盛夏时节,德清康乾街道联合村一处新建的居民集居点前,菜园的瓜果蔬菜长得正旺,菜地一角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在我们村,生活污水都是宝,洗出来的水进入污水池,过滤干净后再用来浇菜。”村民戴坤仙骄傲地说。

联合村东邻东苕溪,南毗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1条,素有“水韵联合”的美称。这个3000多人的乡村,村居点位多、分布散,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联合村依托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的优质资源,请来大学教授为村子量身定制了一条农村治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行路径。随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联合村从此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教授驻点 农村生活污水“变废为宝”

“李教授,你又来看污水处理呐?”看见李军又来村里调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戴坤仙大老远就打起了招呼。李军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已经深耕了30余年。

现在,他成了联合村的“新乡贤”,在这里开展创新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化新模式,将生态循环理念融入终端改造,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灌溉,并与水下森林、美丽菜园、滨水公园相结合,做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工作“两相宜”。

“我们采用了埋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加上人工湿地、水下森林这种生态水塘的处理方式,在处理设施的前、中、后都设置了取水点,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点取不同水质的水,循环利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李军介绍。

据悉,该项目自去年11月份启动建设后,不到半年就完成了。这套污水处理系统不但能处理污水,还能将处理好的水通过水下森林蓄积起来,形成“减污、降碳、增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

如今华丽转身的联合村,恰好成了大学生的“乡间课堂”。一旦有机会,李军就会带着环境学院的学生来到联合村上实践课,实地探索农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密码。

大学生们还围绕农村污水治理做起了课题研究。“目前正在做的课题是农村污水治理碳排放和减碳路径的研究,经过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碳排放核算的体系,来量化我们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浙江工业大学学生黄祖超说。

校地合作 打造“两山”转化的乡村蝶变

除了李军,联合村还集聚了浙工大环境学院副教授汪达等一批专家在这里长期开展水环境治理研究。作为联合村“名誉村主任”和“教授河长”,汪达运用环境学专业,钻研出小微水体治理方案,与村委领导班子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治理生态环境。

在联合村村委会北面的一处小池塘,种植着成片的狐尾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湿地水系仿若一条嵌着蓝宝石的绿丝带。这是被德清人推崇的“水下森林”,通过在水下种植水生植物,投放虾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构建起一个生态链平衡系统。

三年来,联合村累计打造了1.5万平方米“水下森林”,既解决了小微水体反复恶臭等久治不绝的问题,又美化了村域环境,水村共融的和谐生态日臻完善。

说起这些教授与联合村的缘分,与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的落地密不可分。2019年,浙工大莫干山校区投入使用,康乾街道作为属地街道,希望借力高校的“智力”优势,打造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次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工业大学“两山”转化与绿色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联合村揭牌成立。

“这个中心不仅集聚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相关学科资源,还联合航天五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省林科院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科技、人才优势,有效撬动了各领域的创新。”康乾街道治水干部魏山说。

如今的联合村,青山含翠、入目皆景。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加上大学校园的人气,为联合村引来了新业态。“村里多了农家乐、咖啡馆,独具特色的装修风格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游玩,带动了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和水果采摘业务,后期还有一个‘轰趴馆’也即将开业。”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王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