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12:18:56
临近中午,今年77岁的老党员陈庆鹤,在老伴金枫心的搀扶下,走进鹿城区大南街道白鹿洲社区银都花苑邻里食堂。“食堂就在我家楼下,从下楼到吃完饭,一般只用30分钟。有了它,儿子给我请保姆的计划又可以搁置咯。”
陈庆鹤口中的邻里食堂,正是温州深入推进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的一个场景。今年以来,紧扣全龄友好社会建设,突出“一老一幼一特”等重点人群需求,我市下大力办好邻里食堂,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500余家邻里食堂如繁花次第盛开在瓯越大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幸福“食”光。
聚焦场地 盘活闲置资源
酥炸小黄鱼、红烧猪蹄、肉末蒸蛋、清炒花菜……每天中午11点,银都花苑邻里食堂总会飘出阵阵饭菜香。从今年8月试运行以来,它在社区内备受欢迎,日均人流量超150人次。
“社区里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有1000多人,独居的比较多,还有些困难群体,‘吃饭难’是我们社区的普遍问题。”白鹿洲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素梅说。
“要办邻里食堂,首先得解决场地问题。我们看准了一块地,它的前身是交警一大队下属中队职工食堂,自从中队搬迁后,这块地就闲置在那儿了。”伊素梅把这一想法反映上去,得到了市、区两级的协调支持。目前,邻里食堂由市现代集团和鹿城区国资经营集团联合成立的食惠鲜风餐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每日提供中餐和晚餐,在做好老年群体用餐的基础上,还辐射服务双职工家庭及周边公司职工。
此外,邻里食堂还采取分段式补贴模式,对70周岁以上老人、70周岁以上的困难人群分别按照每餐5元、每餐10元等标准,由共享基金进行补贴。“方便实惠、品种多样、味道又好,家门口的邻里食堂真的是很方便。”陈庆鹤说。
聚焦资金 探索长效运营
暖胃又暖心的“幸福”背后,如何让邻里食堂长效运营,资金是关键一环。
清晨,刚晨练完的居民陈绍才,回到洞头区北岙街道新城社区海湾家园三区。和往常一样,他拐进了小区“党群微家”,入口处的房间已被改造成邻里食堂。窗口前,不少买早餐的居民排成一队;窗口后,工作人员林玮忙不迭地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分给大家。
“日常走访中,得知业主们有需求,我们便开始筹建邻里食堂。”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叶根说,这一提议得到小区党员的响应,共收到爱心捐款2万多元。“但这和估算的运营成本还有差距。后来听说建成家宴厨房可以获得补贴,我们便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补助申请,终于把大家心心念念的邻里食堂办了起来。”
“邻里食堂开起来容易,做下去难。”平阳县顺溪镇组织委员方明珠感触颇深。以镇里溪南村为例,作为少数民族村,村里常住人口1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占60%以上。“村里独居老人多,买菜不方便。办个邻里食堂需要运营资金,刚开始我们不敢贸然去办,万一难以为继会伤了老人们的心。”
契机出现在今年年初。听说村里想办邻里食堂后,村民雷大远想都没想,把自家的民房腾出来作场地;村里利用村集体土地新建民宿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20万元。“这下,我们有底气了。”短短一个月时间,村干部们齐上阵,很快就把邻里食堂建了起来。“我们还选择重阳等节日,举办家人陪餐活动,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捐一点,目前捐了1万多元。”方明珠说。
聚焦服务 传递幸福味道
在全力抓好场地建设和资金运维的同时,多股爱心力量持续注入,为邻里食堂日常运转提供保障。
瓯海区仙岩街道岩一村有在外华侨1600多人,考虑到空巢老人多、农村养老难等问题,村民们筹资建立邻里食堂。
“还在筹建阶段时,我们就向村里发出志愿者征集令,村民们非常积极,人员不断扩充到90人。除了买菜由村干部负责外,其他的后厨工作均由志愿者承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建德介绍,投用一年多来,邻里食堂每天有2到3名志愿者轮值服务、各司其职,保证老人们按时开饭。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志愿者平均年龄为50多岁,75岁的老党员杨国林是最年长的一位。每天早上8点多,他便准时“打卡”上班,端菜打饭、摆放碗筷、安排落座,直到大伙儿用餐完毕他才回家吃饭。“虽然志愿服务是轮班制,但我每天都会到岗,工作累却很充实。”他说。
吃上热乎饭,更要吃上健康餐。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喜好和体质状况,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邻里食堂特地聘请专职厨师,专门研究营养膳食,精心设计每周菜谱。
“老年群体通常伴有‘三高’等心血管疾病,饮食上既要清淡也要营养,因此我们派专人负责指导与监督后厨运行,守护老人们‘舌尖上的健康’。”镇组织委员、村联村领导郑丽丽说。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村里还开展点单配餐、集中就餐、入户送餐等人性化服务,传递“一餐热饭”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