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超千亿元的53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加盟”温州_温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总投资超千亿元的53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加盟”温州

2023-09-01 14:41:26

抢抓新能源风口,追“光”乘“风”向未来。昨天,温州市2023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举行,计划总投资1077亿元的53个新能源产业项目“加盟”温州,进一步助推新能源产业“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从“立起来”到“强起来”,让温州加速迈向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

  内外联动抓招引、上下协同促落地,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锚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目标,全力谋大招强,推动一批新能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在温州开花结果。近两年全市市级集中签约新能源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200亿元。其中,此次签约的53个项目,具有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预期经济效益好、带动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将助力温州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氢能及应用、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消纳等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增强新能源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此次专题签约活动作为2023世界温州人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温州人资源”转化为温州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

  大好高项目接踵而至,集聚裂变效应凸显——深远海海上风电、正泰新能源海岸带渔光互补示范基地、高纯电解镍、光储一体化生产等一批项目,将联动推进海上风电、渔光互补、储能PACK制造、储能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强链延链补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洞头区引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将改善温州轴承生产能力与竞争力不足问题;温州湾新区签约的温州锂电池湿法隔膜项目,将填补隔膜材料生产短板;苍南县北京绿能相变储能材料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储能材料产品进口替代。

  活动中,温州市、龙港市分别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温州市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碳管理合作项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欢迎广大企业家相聚千年商港、共创美好未来,对大家投资布局温州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温州的同志一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各位企业家的信任和厚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暖心服务、增值服务”成为标配,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温州还将继续瞄准“551X”头部企业,持续招大引强,推进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携手上下游企业聚优成势、制胜新赛道。期待大家乘风而上,在温州书写新传奇。

  活动中,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春,介绍了企业聚焦新能源细分领域、持续高速成长的历程,表示将“二次创业”再出发,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珠城科技”。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诸毅对党委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点赞,表示将用好“数据得地”机制下新供给的工业用地,打造一体化电子产业园,推进数字化未来工厂建设,并有力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苍南县在发言中表示,将立足千亿核电和千亿风电丰富绿能资源,努力打造海陆协同“发-储-输-用”全链条全领域覆盖的清洁能源示范县。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丰主持签约仪式。葛益平、陈作荣、张加波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


当天下午,计划总投资1077亿元的53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温州,今后将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氢能及应用、储能电池等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数据显示,近两年温州已累计签约落地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4200亿元。

  新能源产业链展现的集聚裂变盛景,让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永嘉县委书记黄慧看到了城市“换道超车”的机遇——锚定新能源等赛道,紧盯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创新“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模式,迎风而上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启示二:支柱产业向“新”而行,拥抱变革切入细分赛道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的新赛道在何方?在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观摩团找到了一个答案:把握新能源、新世代等“两新两联”机遇。

  作为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天正电气已展开对于新能源、新基建“双新”赛道的布局,持续加大新能源、电力、通讯等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型电器产品和智能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去年年产值超25亿元。

  “天正电气是我们乐清传统产业开拓新赛道的一个典型,接下去的重点就是继续深耕细分领域,招引头部企业,构建新生态。”乐清市委副书记、市长戴旭强说。

  “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现场观摩后,苍南县委书记张本锋心生感触,“苍南也看到了新能源产业集聚裂变的发展优势,正按照‘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深耕新能源及其关联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启示三:“无中生有”抢占新赛道,龙头引领壮大新增长极

  10年前,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被列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对象。从此,千亿激光产业赛道烽烟四起。

  把企业总部迁到温州,奔腾激光有限公司在这片沃土上一跃成为龙头——斩获国际首台(套)称号,5年扩产20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内外客户5000多家。

  在温州,包括激光产业在内的智能装备新赛道,正迸发强劲动力:温州智能装备产业在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0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温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个百分点,增速居“5+5”产业第一。

  紧盯“551X”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培育壮大新增长极,青山控股、正泰集团、金风科技等链主型企业纷纷布局温州。

  在市投促局局长贾黎春和平阳县副县长金献涛看来,抢占新赛道是大势所趋,温州在引育新项目上具备潜力与韧性,要继续聚焦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强力推进谋大招强、项目盯引,为温州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壮大新增长极。

  启示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次观摩中,有几则消息让观摩团为之振奋:奔腾激光的激光技术已在新能源电池焊接中得到应用,并成为主流技术;麦田能源研发人员占比员工总人数达15%以上,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0项;天正电气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支出,建立了国内首家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方实验室暨国家级实验室“低压电器测试中心”。

  事实上,企业对于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的“执拗”,正是企业领跑行业的秘诀。“我们在全球首发6万瓦激光切割机,凭借超高功率、高精度、大幅面等特点,国内外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前茅。”企业行政部主任唐爱敏说。

  “科技创新就是要舍得投入、不断尝试,用过硬的技术驱动企业成长。”市科技局局长顾威点出其中的关键核心,认为激光与光电产业要借力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激光技术实现新突破。

  瑞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则看到了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的可贵:“企业在锚定方向后就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去创新。”

  启示五:树立增值服务标杆,化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企业“拎包”入驻、无忧生产,是什么体验?走进位于龙湾区的万洋科技城一探便知。

  担当温州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如雨林般繁茂生长,部分企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破解企业用地难、建设难、融资难、招商难、管理难、服务难六大难题,由万洋集团投资建设的万洋科技城,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模式,搭建起中小企业集群生产服务体系、蓝领生活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承接体系。

  以民营企业服务赋能民营企业,万洋科技城这座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梦想之城”,预计创造就业岗位7000个、5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践行“给地方一座城,给企业一个家”的承诺。

  扎根浙江、布局全国的万洋集团,现已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全国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投资项目超150个,园区厂房面积超8千万平方米、引入制造业企业超1.8万家、创造就业岗位约100万个,成为以增值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企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产业孵化平台的空间支持。”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崇波为“万洋模式”点赞。同样深受启发的还有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何莉平,她表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这个产业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值得借鉴。

  策马扬鞭奋蹄疾,乘势而上正当时。

  一个个重大制造业项目,正成为温州奔向高质量发展的一组组强大引擎。市经信局局长陈胜军介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将着力接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赛道,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突出集群发展、招大引强、技术改造、扶优育强、强基再造、要素保障等重点,加快培育发展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紧扣产业变革脉搏,坚定推进产业振兴,温州制造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未来可期、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