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70岁阿婆喊阿姨的“00后” 张苏梦:做认知症老人的“小伙伴”_温州新闻_网上浙江 

网上浙江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被70岁阿婆喊阿姨的“00后” 张苏梦:做认知症老人的“小伙伴”

2023-06-07 14:18:14

4_989102_b.jpg


 “阿公,坐这里,要上课了,‘娒’让阿姨带去扎头发先。”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瑞安集爱记忆家,这是温州市首家认知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此时,康复理疗室内,三位头发花白的阿公阿婆已“乖乖”坐在果绿色沙发椅上,等待开课。理疗室一隅,一位穿着灰绿上衣的阿公,却怀抱着扎冲天辫的洋娃娃,独坐在角落里,他耷拉下的眼眸中充斥着“厌学”情绪,根根分明的浓眉上写满了“叛逆”,好似一个闹别扭的小学生。

  经过“00后”疗愈师张苏梦一番劝哄,“叛逆阿公”终于老实坐到沙发椅上。随后,几位认知症老人在张苏梦的手势引导下,右手拨弄布恩吉他的琴弦,左手左右摆弄着摇杆、调整音调,嘴上跟着哼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跟唱着一首首他们青春里的歌曲,老人们的记忆仿佛也回到了往昔。

  全天候的陪伴

  她被70岁阿婆喊“阿姨”

  “陪伴是最漫长的告白。”这是张苏梦写在公示栏里的履职宣言。

  每天早上8点半,等6位老人到齐,张苏梦便开始指导他们做早操:“有些动作老人如果做得不标准可能会受伤,就需要我们干预一下。”随后,便是持续二十几分钟的益脑课程,有记忆卡牌颜色、数量的瞬时记忆课,有串珠子、捏黏土的精细操作课……正如张苏梦所言“认知症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而这些益脑课程可以帮助老人重新赋能,脑部不再退化。

  下午,通常是健体课程,如让老人拿着布颠球的彩虹伞活动、锻炼下肢力量的椅子课程等等。另外,在课余时间,张苏梦等疗愈师会带老人出门,去他们曾经熟悉的街巷散步;陪他们看一些年代老剧,勾起他们曾经的回忆……几乎全天候的陪伴,让2001年出生的张苏梦和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处成了忘年交。

  “与其说是疗愈师,我们更像是这些老人的伙伴。”张苏梦语气坚定,马尾辫随着她点头的节奏上下翻飞。

  入职一年多来,张苏梦对认知症老人们的称呼,也从略显疏离的“阿公阿婆”演变成毫不客气的各种“外号”。“有位阿婆,她在年龄认知上存在一定混乱,在她眼里,我不是二十出头的娒,而是五六十岁的老师,她会管我叫阿姨,”说到这儿,张苏梦笑得前仰后合,乌黑发辫一荡一荡的,“刚开始我还会跟阿姨强调辈分,后来我们慢慢处成了朋友,我就改口叫她‘阿扎’了。”

  应对认知症老人的“难缠”

  她有哄小孩的耐心

  大学毕业后,张苏梦做过多份工作,因为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从工商管理专业“跨界”进入养老行业。她的朋友们常开玩笑说:“今天打老人了吗?”他们会有如此发问,是因为他们对疗愈师工作存在着刻板印象,但认知症老人确实“难缠”。

  “认知症老人其实就像三岁小孩,他们会用大哭、砸东西这样的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张苏梦坦言,刚入行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确实会崩溃、手足无措,觉得老人无理取闹。后来,慢慢地,张苏梦发现了老人这些行为背后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你要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情绪,顺着他,或者用别的东西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张苏梦用鱼的三秒记忆来形容认知症老人的记忆力,“他们有时候生气了,过一会儿就会忘记自己因为什么事生气,但是情绪还存在他们心间,就会显得情绪波动很大。”

  认知症老人与小孩子的相似点,还在于他们有着同样无穷的精力。“有一位阿公每到午休时间就闹着要出去玩,一开始我们会觉得他很‘难缠’,无法午休也让我们感觉疲惫、烦躁。”但是,平心静气代入老人的心理后,张苏梦发现他闹着出去玩,只是不想一直待在一个环境,他觉得时间太漫长。于是,张苏梦在自己的办公室准备了很多绘本,让老人在她身边翻阅图书;陪他多多散步,消耗他旺盛的精力。

  “会觉得他们难缠,只是还不够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