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山水间聆听文化之音 ——全国文学名家采风行“东瓯笔会”活动侧记_温州新闻_浙江信息网 

浙江信息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瓯越山水间聆听文化之音 ——全国文学名家采风行“东瓯笔会”活动侧记

2023-04-12 15:49:03

11_963575_b.jpg


 “温州是山与海孕育的文化明珠。”

  4月9日至13日,为期五天的全国文学名家采风行“东瓯笔会”活动在温州举行,与会文学名家深入温州的历史巷弄与山水乡愁,不禁发出由衷喟叹。

  这是一场“文气”十足的笔会,嘉宾名单颇具分量,包括吉狄马加、冯秋子、范稳、张锐锋、高兴、石厉、沈苇、胡弦、黑陶、庞余亮、计文君、萧耳等一批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诗人,都是全国文学界的业内大咖。

  历史流光照射当下,今年温州迎来建城2215年、建郡1700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在古城明媚的四月天里,东瓯笔会低调开启。

  以笔会之名踏上寻踪之旅,文学名家们用立足文化高度的挑剔眼光,打量和审视印象中的“重商之城”,却一次次颠覆了对温州的固有认知。

  这座东南一隅的小城,缘何活力无限?是什么样的文化品格,在支撑着温州的经济发展?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动脉中,流淌着怎样的文化基因?……

  文学名家们说,他们带着无数个疑问与期待而来,当走入雁山瓯水中来,走进醇厚悠长的瓯越文化中去,一切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一

  温州,是“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是“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还是“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千百年前,谢灵运早已将眼中温州,吟唱给未曾谋面的世人听。

  江心孤屿、楠溪碧水、雁山云影、古村斜阳……这几日,文学名家们履迹山水,泛舟游唱,远眺青山垂瀑,近赏瓯水漾波,开怀感叹:“温州,真正如谢灵运的诗一般。”

  “走进楠溪江,有一种身处天地之间的震撼,萦绕周围的是自然的淳朴香气,能让身心都放松下来。”《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坦言,温州之美与自己的家乡苏州大有不同,得益于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馈赠。这片山水已然大好,却还融入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文化星宿的圣迹,怎能说不是受到上天溺爱,生活在这片山水间的温州人,又如何不令人艳羡?“这样的地方,让人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想留下。”

  永嘉之美,在好山好水,更在烟火人文。踩着青石板路,徜徉在800多岁高龄的苍坡古村,作家和诗人与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相遇,沉浸在岁月发酵的香甜中。

  “路边摆摊的阿婆向我兜售自晒的笋干,四十元一斤,她一共就只有六两的货物,问我要不要全部带走。”简单的小事,给小说家计文君留下深深的触动,“正是这些细节告知我,脚下这个古村不同于工业化的文旅产品;此刻的我正与一个活着的村庄、与他人的生活真实相遇!”

  作家诗人们赞同:这份惊喜的背后,所体现的是世代渔樵耕读于这片土地的人们没有空负这片灵秀山水,更彰显其为子孙后代护存一份厚重家底的用心。

  一场东瓯笔会,一次次山水间的邂逅。乐清雁荡山的奇秀山岩,文成百丈漈的凌空飞丝,温瑞塘河的静水流深……无不令他们心中泛起一个个惊叹号。正如他们面对雁荡山时的感慨:“这片秘境自有一种东方的神秘氛围,为‘讲故事’留下了大量空白,是对所有艺术家的厚赠。”

  二

  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不仅彰显在“南戏故里”“百工之乡”“中国山水诗发祥地”“数学家之乡”等金名片上,更彰显于历风雨而犹存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中。

  停车步行,走进朔门古港遗址——古时温州商贸繁盛之地“北埠”,尽管遗址上的实物遗存大多已被转移保存,作家诗人们仍久久凝视着断壁残垣,对着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温州文保所副所长刘团徽两位专家频频追问,细细考究,怀以好奇与情怀搜捕“海丝”遗风。

  乘渡轮横跨瓯江,登上谢公诗文中的江心屿,作家诗人们漫步于高宗驻跸的江心寺、王十朋读书处、文信公祠、浩然楼,抬头仰望作为世界古航标、建于唐、宋的江心东塔、西塔,走进英领事馆聆听温州开埠故事,在宋园春光中品读西风东渐的历史,在江风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海洋气息……

  “历史留给温州丰厚的财富,海洋打开了温州人的视野。”在作家范稳看来,独特的文化性格,引领温州人不断争取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丰富的生活又赋予他们丰富创作题材,“温州能够走出众多出色的作家,也正得益于此。”

  一路发现着文化与岁月的痕迹,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不吝给予温州多番赞美——在历经一番对江心屿的纵深了解后,他点赞“温州这个地方的诗歌文化传统,非常悠久,也非常深厚”;参观苍坡村时,他不仅为看到古村的“活态保护”而感到欣慰,更惊喜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哲学思想蕴藏于这座古村建筑格局之中”;在中国最早戏曲样式南戏的诞生地“九山书会”,他断言“戏曲的诞生是文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体现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高度。”

  一场东瓯笔会,让与会作家诗人们沉浸在高浓度的文化氛围之中:“温州是一部精彩的书,每次翻开都能收获新的认知,每一个角度都值得用心品读。”

  三

  “温州人之所以‘敢为天下先’,之所以善于‘小题大做’‘举轻若重’‘无中生有’,均是得益于历史文化潜移默化形成的求知求学传统叠加开阔视野后得到的一种‘远见’。”散文家张锐锋深信,温州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独特的瓯越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可贵的是看得出温州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十分重视。”

  只有重视文化,发展才有后劲。

  此行中,作家诗人们纷纷留下感想与建议——

  “发源于温州永嘉学派,是浙东学派的重要组成,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潜在的重要影响,温州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值得更加深入的挖掘。”散文家黑陶相信,丰富山海文化浸润滋养的温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积累,定能在不久的未来迎来文化能量的“大爆发”。

  “温州是南戏的故乡,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如今又拥有诸多优秀编剧和瓯剧表演人才,应该为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吉狄马加建议,温州要敢于运用中国戏曲发源地的历史地位,举办一次具有全国影响力、彰显戏曲事业如何促进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盛会。

  “温州多元的文化、天然的美景、开放的气质,无不激发着人们与之交流对话的欲望。”高兴建议放大讲温州故事的声量,“温州并没有叫嚣着宣传温州文化,而是在以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方式扩大着温州文化的影响,这次采风也是‘文化温州’的体现。”

  一次东瓯笔会,带来启迪与深思。我们期待作家诗人们在温州山水、瓯越文化中有所收获,写出有品质、有文采、有激情、有深度的作品,将温州故事传播得更远,为文化的温州在新时代续写创新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