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19:40:03
“阿婆,你这电瓶车都老古董了,刹车勿灵,轮胎半边磨掉,太危险了,家里条件格好、四五个囝囡孝顺,你要是因电瓶车太差受伤了,孩子们伤心还丢面子哦。”
近日,在仙居县下各镇张店村村口,正在对老人的日常出行情况进行排摸的民警陈中林,拦住了骑电动车的王阿婆。他一边用方言跟阿婆聊着,一边检查车况,为她做反应能力测试,让阿婆切身领会交通风险。随后,他将数据上传到派出所风险闭环管理系统,为王阿婆生成了黄色出行关心码。
这是仙居县公安局下各派出所关爱老年人安全出行的一个缩影。
三色赋码,分类管理效果佳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3年中,下各镇辖区发生的交通亡人事故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七成,电瓶车出行亡人事故占了61.5%。
朱溪水库移民村溪上村,就是个典型的交通安全隐患村。该村人口1748人,60岁至70岁有248人,71岁至80岁138人,81岁至90岁50人,91岁以上6人,电瓶车出行占比73.2%。原本住在大山深处,静谧悠闲,村前仅有一条县道,一下搬到交通枢纽地段的下各镇,村民的交通出行意识、习惯还停留在原先的认知上。电动车出行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今年6月以来,下各派出所抓住交警中队、派出所“所队融合”契机,打破以前“派出所管村,交警管路”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针对辖区道路特点,专门推出护航老年人安全出行的行动。活动中,民辅警联合村居网格员,对辖区51个村居60周岁以上老人,通过走村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排摸,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出行方式、范围、次数、时间、目的地,以及出行是否戴头盔等习性进行打分,依据每位老年人交通安全平安指数分值,分别赋予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出行安全码,进行分类管理。
其中,对红码人员强行要求其人车分离,由管片民警对其定期约谈,村居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进行劝阻,使其减少出行,家人要落实日常贴身监督管理;要求黄码人员评估车况,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出行车辆,外出尽量坐公交车或由家人陪同;针对绿码人员,定期召开交通安全意识宣传会,从出行戴好头盔、必须走非机动车道、穿反光背心等方式进行管控;对年过90周岁的老人直接定为红码人员,实施重点保护。
目前,关注老年人安全出行行动成效明显,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9%,老年人电瓶车事故同比下降27.6%,老年人电瓶车亡人事故实现零发生。
土味方言声声入心
“张老头,你和老太婆50多年恩爱夫妻了,载她出来还不戴头盔,要是摔了,心疼不心疼?还想不想再恩爱50年?”
“泮阿公,都快80岁了吧,还当自个20岁呐,开车格拉风?年纪大了身体得服老,你看刚刚的应急反应测试,要不是我扶着,你就撞上电线杆啰!”
土味情话调侃、利落检查车况、方言讲解不戴头盔危害、随手录放反应能力测试情况,这位有条不紊查违的民警老胡,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他精通仙居方言,熟知农村老人习性,跟很多过往的老年人都熟络,说话风趣幽默,辖区老年人很吃他这一套。
一番接地气的“劝、教、罚”后,张老头一脸难为情,泮阿公更是一脸做错事的小孩模样,向这位民警老弟示好,“有空来我家喝秋茶!”
类似的场景,眼下每天都在下各镇的重点村口和重点路段上演,像老陈、老胡这样的“仙居通”,下各派出所还有6位,他们都曾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所长、老队长,年初局里实施“49+助基工程”,他们主动请缨回农村担任村警,向老年人宣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怎样才能让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更接地气、更入老人心,下各派出所针对道路实际情况设立“安全哨站”,由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带领志愿者和村居工作人员,穿上小马甲、戴上红袖章进行精准巡防,对老年人电瓶车交通违法行为,将原本只需2分钟完成的交通处罚,拓展为1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用“土味方言”劝阻、现场测试、观看小视频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安全出行入心入脑。
“方言搭讪,能缓和老人的抵触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把处罚时间放长,看似耗时、效率变底,实际上却真正提高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电瓶车问题的治理效能。”下各派出所所长泮召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