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14:55:29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
改变万千乡村面貌、造福千万浙江农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就此拉开帷幕,坐落于东海之滨的山海水城随之悄然变化。
20年来,台州以“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垃圾、污水、厕所、庭院”四大革命,将美丽、幸福、宜居、数字化等深刻融入乡村发展全过程全环节。
20年接续奋斗,台州的山水更加美丽。
20年跨越发展,台州的乡村更有活力。
回望20年的实践探索历程,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在白墙黛瓦、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中,在“过去不敢想象的好日子”里,台州的城里人都羡慕得往乡下跑了。
这是老百姓自己的美丽实践
在温岭市松门镇松建村走上一圈,村中道路宽阔整洁,门前庭院繁花争艳,绿树成荫,邻里和谐。
谁能想到,这个绿化率达50%的国家级生态村,是从海涂上建立而来,经历了农业渔业粗放型发展,水黑、空气臭,曾被打上过“脏乱差”的标签。
1999年,松建村着手做村庄规划,拆除老屋306间,平整土地700多亩。
新房建起来,未来的路怎么走?伴随着“千万工程”推出,松建村的发展方向清晰了。
松建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民主恳谈到民主协商,发动全民参与,不断做好环境文章——
深入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美丽庭院示范户比率达65%,实现2个劣五类小微水体的成功消劣,落实门前四包,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和雨污分流。
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村等荣誉相继落地,松建村实现了华丽转变。
“发动村民参与,是环境整治的一个关键点。”如今,在松建村,村民们随手拍成了习惯,哪里有垃圾,哪里有问题,随时上传照片,村里立马处理。
全民高效的互动,带来了村庄的美丽发展。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运维机制实现全覆盖,借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这是提振乡村活力的实践
“环境变好了,村子里又热闹起来了!”在仙居县溪港乡金竹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吕宽炤看来,这是“千万工程”带来的最直观,也是最深刻的变革。
金竹溪村距仙居县城关有60多公里,前有永安溪、背靠后门山清音寺,属偏僻山区。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前,全村常住人口不过50多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吕宽炤说。
2012年,当时的村第一书记张新建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筹划启动新农村改造计划,光是新村规划,就修改了四版。
2014年大拆大建,2017年年底形成新农村雏形,2018年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民宿。
“四大革命”齐头推进,一路整治,一路坎坷。
光是不乱扔垃圾,门前屋后不乱堆放柴火,不散养鸡鸭鹅等,从向村民普及到村民的自觉行动,就花了三年时间。
为更好实现环境的跃升,金竹溪村每年还会组织村民代表去市内其他精品示范村学习先进做法。
如今的金竹溪村,河流清澈见底,老人们在廊亭里休憩纳凉,好不自在。
村里一排排的房屋挂上了民宿招牌,接待八方来客。“儿孙绕膝”已经从老人们的期待成了常态。
“现在村里常住人口有400多人了,民宿也从当时的10家开到了44家,三分之一的村民回乡就业了。”王海滨说,今年村里目标做3000多万元的民宿产值,预计集体增收可达50多万元。
人气回流与在家门口创收,在乡村越发美丽的当下,成了现实。
这是数字化赋能环境改革的探索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目前全市91.2%行政村达到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63个、精品示范区2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3个。
风景更美了,生态宜居了,广大乡村又有了更高远的追求。
从“农村环境整治”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台州乡村踏上了“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革新”的征程。
在临海西庄村,智慧治理、垃圾分类等应用,通过数字乡村智能监控平台驾驶舱一目了然;
在天台白鹤镇下宅村,通过下宅智慧集市驾驶舱,集市摊位一屏通览、集市数据一键分析;
在黄岩下浦郑村,“米面小镇”数字乡村云平台,为米面产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分析等提供准确信息;
……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借助数字手段,乡村资源情况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现,乡村景观规划也更为高效合理。
近年来,台州加快了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加快建设农村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培育,推进农业农村整体智治与服务体系建设,以“1+N”模式,实现基层党建、三务公开、平安乡村、乡村旅游等多场景应用。
当前的台州,数字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带来了村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带来了乡村治理效能的巨大提升,带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