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14:37:12
伸出两根手指,再用手掌在空中划两下,店主陈富马上明白,客人要的是两份切开的炒麻糍。每到中午,位于临海上盘镇海滨街的这家“哑巴麻糍筒”就会热闹起来。
麻糍店店主陈林、陈富,是上盘镇如宝村的一对聋哑兄弟。开店10年,“哑巴麻糍筒”凭着店中的唯一一道食品——炒麻糍,聚拢了一大批来自临海、三门、椒江等全市各地的回头客,小店也成了众多美食爱好者眼中的台州“糯叽叽”老字号。
只要一个手势他们就懂了
5月10日上午11点,在头门港修船的老金专程开了40分钟车,赶到上盘镇,在“哑巴麻糍筒”用手势点了份麻糍。
厨房里,陈富和妻子立即开始忙活起来,两人一边煎着麻糍,另一边熟练地炒菜。10分钟后,一份包着各类配菜的上盘特色炒麻糍就端到了老金面前,“这家店吃了好多年,就喜欢这个味道”。
像老金这样默契的“忠粉”有不少,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份手艺并非家传。十年前,陈林、陈富兄弟还是渔民,靠捕鱼、捕螃蟹为生,但陈富妻子林米彩觉得家人年纪大了,捕鱼不是长久之计。
在对上盘镇街周边环境一番简单考察后,43岁的陈富和家人最终决定跨行在镇街开一家麻糍店。“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周边的人对食品有一定需求,麻糍做起来快,流程简单,很好操作。”林米彩用笔“回忆”着创业之初。
随后,一家人就在海滨路租下一家小店面,大约十多平方米,只能放下三张桌子。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店里的麻糍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水放得多,做得比较软。”林米彩说,后来他们找到一位老手艺人来教自己,又根据客人的口味不断调整炒法,学了3个月后,口感慢慢提升起来。
很快,在朋友们的照顾下,生意就有了起色,小小的店面已经坐不下吃饭的客人。几年间,兄弟俩在海滨街搬了好几次,三年前租下了现在的上盘宾馆一楼,还让家中的姐姐来帮忙。
现在,“哑巴麻糍筒”在台州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临海本地人,还让不少台州其他县(市、区)的市民老远赶来打卡。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店里的7张4人桌,几乎都会坐满。
多项政策助力残疾人就业逐梦
据了解,在临海像陈林、陈富兄弟这样自主就业创业的残障人士,已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对于这部分愿意自主创业的残障朋友,台州市残联等相关部门已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临海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翁益斌介绍。
按照市残联、市人力社保、市税务、台州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编制的《台州助残促就业共富帮扶政策摘编》中规定,对于初创三年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其在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情况下,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并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一定的场租补贴。
同时,对于初创三年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并且,对于一定贷款利率范围内,按贷款实际发放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
据统计,去年临海全市共有10多位残障人士向人力社保等部门申请,享受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另外,临海市残联和各乡镇残联每年组织免费培训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包括直播、电子商务等课程,去年临海全市共培训残疾人58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