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民宿、电能制冰、人工鱼礁…… 大陈岛争当“碳”路先锋_台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全电民宿、电能制冰、人工鱼礁…… 大陈岛争当“碳”路先锋

2023-05-02 16:19:51

乘船前往大陈岛,靠近上大陈岛附近海域,远远就能看到岛屿上耸立着一排大风车,叶片缓慢转动;抵达下大陈,环岛乘坐公交,垃圾分类亭成风景线,就餐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放眼大陈全域,森林面积达9970亩,森林蓄积量90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国家级生态镇大陈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

当前,全国各地区正兴起建设碳中和示范区的浪潮。大陈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入选全省首批低零碳示范乡镇名单和省级林业碳汇先行示范地,目前,碳中和(海洋蓝碳)示范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清洁能源,探索“零碳”供能

“预订了我们家的客人,可以自己带食物过来,在全电厨房进行烹饪,安全又方便。”有家客栈老板施招荣正忙着接送客人入住他的“全电民宿”。

2020年,有家客栈在电力部门指导下进行了全电改造。厨房里配备了电磁炉、电煮锅、电蒸笼等全电设备,代替原先的燃气灶,成为全岛首家“全电民宿”。“相比用煤气,换成用电后每月费用能减少20%。”施招荣说,绿色低碳经济环保。

全岛现有风力发电装机34台,总装机容量约27兆伏安,平均每年可发电6000多万千瓦时,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政府引导和试点民宿的示范下,目前岛上全电民宿已发展至17家。

去年5月,全球首条35千伏低频海底电缆在上大陈岛入海,实现大陈岛与大陆柔性互联,并实现风机低频送出,使得大陆侧电网和大陈岛间的电能形成高效互济,改善风电经海缆送出过程中存在的充电无功大、损耗高等问题,减少风电资源的浪费。

去年7月,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在大陈岛投运,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不仅如此,该工程每年可产出氢气73000标方,这些氢气可发约10万度电。在电解水制氢时,还会产生高纯氧气,可以用于大黄鱼养殖;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回收,可为岛上民宿、酒店提供热水。

垃圾巧分类,探寻“绿色密码”

投放、压缩、捆绑、搬运……在大陈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2台机器正在有序作业。一个饮料瓶,放置机器入口后,经过自动化处理,瓶子立马被压缩为原有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随后工人把压缩后的塑料瓶一起打包捆绑,等待再利用。

近年来,大陈镇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

“纸箱可回收哦,记得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傍晚5时,垃圾分类督导员李海红正在智慧垃圾分类亭指导岛民正确有序投放垃圾。李海红说,家家户户门口还贴有垃圾分类日常考核情况表,鼓励大家主动实行垃圾分类,用积分换好礼。

为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大陈镇对所有垃圾分类亭点常态化安排督导员,采用多样化科普宣教方式普及推广垃圾分类,向群众介绍垃圾分类知识,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混放的问题,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正不断提升。

坚守生态本底,建造海洋生物“新屋”

“这个是片冰机,把水放下去,启动按钮后机器就会自动制冰了。”在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一间制冰室内,顶上的机器正隆隆作响,开足马力赶制冰块。

2017年,大陈岛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目前,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成功实现“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

“黄鱼用冰需求量也挺大的,1吨冰够3600斤鱼使用。机器运行1小时要消耗11度电,当黄鱼旺季来临时,制冰机需要24小时运行。”台州光源渔业有限公司员工金伟军介绍,许多养殖户会用氟利昂制冷,电能替代的好处就是更加高效、节约减排。

大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由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项目建设内容为预制投放2200套锚礁系统和8套台礁系统,以及建设水下监控系统及水上浮标一套。项目总投资3049.13万元,是椒江投放人工鱼礁项目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人工鱼礁系统建成后,由浮游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小虾、小鱼、大鱼组成的海洋生物食物链将层层建立起来,从而达到保护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渔业资源的目的。”椒江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建设后,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一批小型的良性人工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海域生产力。

截至目前,椒江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