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 20:39:30
40年来,绍兴始终坚持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发挥市域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在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得到有机更新,产业稳中有升,探索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绍兴模式”。
一、绍兴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实践
回溯绍兴40年始终坚持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历程,绍兴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并非偶然,具有内在机理,城市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双向奔赴”中不断壮大。
(一)城市建设为产业经济提供资源与市场。首先,城市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发展规模。2013年,绍兴市区迎来了面积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万人的全新格局。绍兴坚持有效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推动全市域协同、大市区融合,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档升级。2022年,绍兴“三区”GDP达到4414.2亿元,占全市GDP的60.05%,平均增速4.4%。其次,城市资源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批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优势文化产业门类和群体,成功打造了“跟着课本游绍兴”等旅游品牌。再次,城市要素聚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绍兴招才引智人才专列自2018年开行以来,已开进全国40余座城市的400余所高校,并创新形成“博士专列”“海外专线”“线上专线”等多种模式,2022年“双招双引”通道为绍兴新增就业大学生14.5万人。生产要素向城市大踏步地聚合,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步伐。
(二)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进城市进步。首先,产业集聚带动城市经济增长。2022年,越城区集成电路主导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招引集成电路产业项目11个,协议投资额超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后,越城区以数字经济重塑产业生态、城市格局,系统布局“一谷千站N点”,促进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其次,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城区乡镇企业兴起,扩大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104国道一度成为越城的“肠梗路”。1992年4月,省政府批准以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办法兴建104国道“南连北建”工程,这是全省的第一条“四自”公路,被载入浙江公路发展史册。再次,产业发展有利于城市对外交流。位于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现有市场面积390万平方米,经营户3万余户,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轻纺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推动着市场、产业与城市联动融合发展。
二、绍兴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考
(一)制订符合城市实际的产业发展和升级战略。产业的布局应与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空间规模扩大、能级提升情况下,仍然有产业的支撑,从而避免“有城无产”现象。其次,不同的产业应确立不同的空间布局模式。2018年,越城区坚决推动印染、化工企业跨区搬迁集聚,并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工业门类开展低效用地治理,有效实现了从“染缸”到“芯片”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清晰路径。
(二)提升助力产业发展的城市品质。一方面,打造强“中心”。“三区”应形成一体化发展共识,打造一个真正的承接区域和辐射市域的强大城市中心。另一方面,实现“三区”间要素互补。按照“功能互补、区域互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思路进行结构性改革,形成主导功能明确、衔接互补、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
(三)完善产城互动的基础设施支撑。一方面强化公共服务供给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绍兴“三区”公共服务融合还存在较大空间,可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公共服务融合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要把握绍兴城市实际和发展定位,建立“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强化教育、人才、科技、产业规划统合和政策联动,重点加强城区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快速路建设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密切产业与城市的联系,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四)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契机,推进城市与产业升级。一是推动网络大城市建设。主动融入沪、杭、甬三大都市区,带动杭州湾南翼产业联动、生活同质、服务共享。二是以网络大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空间的一体化。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以越城为基础,古城、镜湖新区为重点,联动周边区域,“引领全市、服务湾区”的网络大城市发展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