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2 20:51:06
近日,嵊州市纪委市监委联合该市多个部门组建联合督查组,走访浙江欧赛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针对企业提出的政策兑现、权证办理、用电需求等诸多问题,当场解答,并持续跟进回访,为企业发展纾困。
据了解,今年以来,嵊州以打造“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为目标,立足新兴产业,为重点项目打开“绿色通道”,构建起“1+9+X”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做大做强产业平台,形成了一个创业创新的“强磁场”。
聚焦重点项目,激活产业新动能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是嵊州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今年2月,在绍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大门口,由嵊州市人力社保局“点对点”从贵州省包车接来的25名务工人员顺利抵达。除了包车招工,嵊州还通过外出劳务协作招聘会、开放“零工市场”、开行“下乡大篷车”等方式,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
“通过项目考察、接洽、入驻‘一站式’服务,帮助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嵊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今,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更加健全,重大项目已实现“定制化”。比亚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仅10个月,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嵊州“加速度”。
为护航重点项目高质量投产,嵊州组建招工服务攻坚专班,今年及早启动新春用工服务保障月活动。同时,嵊州迅速发布58条特色惠企政策,涵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个领域,通过“定向支持”的方式,助力符合嵊州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企业、重点项目、新领域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在重点项目的牵动下,嵊州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为强劲。据统计,去年,嵊州共完成亿元以上项目签约52个、开工35个、投产30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62.4亿元,3个市县长项目全面落地,省重大项目开工率列全省第一位。嵊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11.08亿元,同比增长4.1%,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县进位至第68位,重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产值、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速全年领跑绍兴全市。
聚焦人才引育,吸引更多“金凤凰”
在今年的上海·嵊州人才周活动期间,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人才全球创业大赛——嵊州市新能源装备系列赛正式启动。目前,嵊州已连续6年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上千个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已有百余个优秀人才项目落户,为科创产业发展掀起强劲“后浪”。
据了解,在科技赋能、人才兴业的创新导向之下,嵊州已累计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29人、省级领军人才26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2.5万人。去年,嵊州还新引进高技能人才2200余人,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来嵊州就业创业,嵊州构建起“平台+高校+企业”三线驱动的引才模式,启动“才聚嵊州·矩阵引才”云招才计划,组织开展高校引才专列、人才夜市、“剡溪‘越’你·申‘嵊’不息”上海高校招才引智等系列活动,率先开行“在沪学生返嵊专线”,近3年年均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2万人。今年一季度,已经招引大学生3100余人。
嵊州还优化完善“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制定重点人才推进例会制度,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并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艇湖公寓、英才苑两处人才公寓,提供房源近千套。此外,嵊州构建“1+9+X”政策体系,出台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的奖补政策,让来嵊人才感受到满满归属感。
聚焦服务制度,构建优良生态圈
“新厂房马上就能投入生产!”近日,浙江海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在嵊州的新厂房即将迎来首批设备,董事长王承永连连为“企情日记”点赞。去年底,该企业急需扩充产能,但生产场地有限,项目进展受阻。通过“企情日记”,驻企服务员及时记录和反馈,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仅用时两周,就帮企业找到了一个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新厂房。
“民情日记”是嵊州的一张金名片,为了帮助市场主体把握机遇,嵊州进一步扩大“民情日记”的服务范围,创新打造升级版“企情日记”,900余名党员干部把服务延伸至企业的厂房和车间,成为驻企服务员,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构建起优良的生态圈。
去年,嵊州市纪委市监委推出纪委书记“直通码”,首批选取当地重点企业及部分中小企业,为每个监测点和监督员量身定制专属二维码,监督员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直接向嵊州市纪委书记反映有关单位或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嵊州已成立126个营商环境作风监测点,184名企业家代表成为特邀作风监督员。
“企业是各项政策、服务的落脚点,从企业家的视角出发,能够更直观地发现问题,精准定位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的薄弱环节。”嵊州市纪委市监委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已通过“直通码”收到并解决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