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10:40:14
6月12日早上6时,“辉白茶专线”客车刚开到嵊州市贵门乡上坞山村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乡使”张桂香便提着大包小包迎了上来,里面都是村民们刚炒制好的茶叶。“师傅,一共是36个茶叶货件,这几件是送到长乐镇的,剩下的要寄到杭州、宁波、上海……”她叮嘱道。
进入茶叶采摘季,平均每天有50余箱茶叶从这里运出去。“以前,村民寄一次快递就要进一趟城,来回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只需将茶叶送到村里的物流公共服务点,由我统一收集包裹后,再让专线一起送进城,省时又省力!”张桂香说。
上坞山村是嵊州重要的辉白茶生产基地,眼下,一个网点、一条专线、一名“乡使”,成功让茶叶销往全国。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城乡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通过构建物流“三级网络”、创新“公交带货”模式、开辟农产品“品牌专线”,打通农村公共物流“最后一公里”。
“公交带货”出城进村
上坞山村海拔877米,因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其千亩茶园内种植的辉白茶口感独特、质量上乘,是省知名品牌,茶叶也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上坞山茶农纷纷开始电商销售,然而,因交通不便,物流和时间成本居高不下,较大地影响了茶叶销量。
“每天有七八趟公交车进出上坞山村,村民也会偶尔通过公交车运一些小东西,是不是可以利用公交车帮老百姓寄快递呢?”嵊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5月,嵊州市长运集团就与贵门乡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通嵊州首条农村物流专线“辉白茶专线”。“车内设有带货专用储物箱,快递不占座。”嵊州市长运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经理卢少峰介绍,目前,公司农村物流年寄件量已达100万件。
从天姥山到穿岩十九峰,从大佛寺到下岩贝村,有着“东南眉目”之称的新昌景色秀丽。当地因地制宜布设特色农村物流服务点,与旅游网点物资流通相融合,打造“旅游﹢物流”特色服务点,提供旅游包裹寄送存储、农特名优产品销售、民宿伴手礼等服务。镜岭镇外婆坑村结合特色产品玉米饼,通过“旅游客运﹢公交带货”形式,实现销售与旅游双丰收,仅去年国庆期间外婆坑村玉米饼网上销售量就超过1万件,销售额4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
政策助力融合发展
农村快递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末端环节,关系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伴随短视频、直播等新型电商业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农特产品通过快递网络销往全国,时尚新颖的消费品也源源不断下沉农村。但目前仍有不少乡村收寄快递不方便,送达不及时、退换货麻烦等问题影响了不少农村群众的消费意愿。
于是,我市积极整合城乡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并将其列为建设交通强市的重要内容。“所谓‘客货邮’,是指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客运、快递物流资源,让更多农村群众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寄递服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我市对推动快递加速进村、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有力破解了快递进村难题。
在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市级层面将“鼓励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写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网点给予0.5万元资金补助。区、县(市)级层面积极推动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如嵊州市将“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列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对象;柯桥区3年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网点布设。同时,加大建设用地等要素供应,将城乡物流场站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依托“四通一达”、邮政等快递企业,完成客运站、农村公交首末站、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的改造,延伸叠加货物中转、临时仓储、农产品展销、政务服务等功能。
打造更多示范样板
目前,我市已培育县级共同配送中心4个、乡镇综合服务站16个、“一点多能”农村服务点47个,改造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20条,年运输快递超160万件。创建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为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通向农村的“客货邮”,打通了快递从乡镇到村庄的“最后一公里”,带走了优质的农特产品,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释放了农民群众的消费潜力,丰富了他们的“购物车”。此外,“客货邮”的推广,还实现了农产品直接在村口封装、发运,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对那些货值高、时效性要求高的生鲜类农特产品来说,这无疑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促进了产业兴旺。“目前,嵊州市已成功创建成为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三星级样板县,今年,我们还将争取柯桥、新昌创样板县。”该负责人说。
农村市场是快递业的一片蓝海。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但是,要真正‘村村通快递’,还需要‘客货邮’等更多力量加入到快递进村中。”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要广泛推广“客货邮”经验,进一步加强多部门联动协作,积极整合资源,把握融合发展机会,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按照多站合一、多点合一要求,着力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改造镇级多功能平台和村级物流站点,全力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开创“千万工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