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1 12:10:55
走进坐落于诸暨—杭州港二期园区的浣江实验室,刚建成的展厅充满科技感,展示着未来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奋斗蓝图。这几天,浣江实验室先进飞行器研究中心正忙着在附近寻找小型飞机试飞试验测试场地。“一旦试验测试场地落实,实现研发和测试同地进行,能大幅度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中心有关科研人员说。
“目前正在洽谈10余个产业化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意向落地。浣江实验室聚焦航空航天领域,不断为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诸暨·空天装备)提供技术、人才及项目支撑,发挥智力引擎作用。”浣江实验室工作人员张弘介绍。
浣江实验室由诸暨市政府、浙江大学及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将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前沿,重点建设微纳星群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等3个公共平台和3个省部级航空航天重点实验室,努力打造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拥有常驻工作人员51人,其中国家级领军型人才5人、省级领军型人才7人,全职引进博士4人、硕士15人。
针对县级城市承接吸纳科技成果能力欠缺的短板,近年来,诸暨市采取筑巢引凤、牵线搭桥等多方式多渠道,不断优化技术交易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引进科创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打造一批集技术研发、成果熟化、创业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浣江实验室主任陈伟球告诉记者,接下来,力争引进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通过实施浣江实验室“平台百人”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5项以上,实现常驻科研及工作人员100人以上。同时,孵化、引进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型企业5家以上,实现当地投资5000万元以上。
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要始终以高水平成果转化为突破口,在产业研发融合中不断提升合作能级,实现双向赋能。”诸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实验室密切联动的产业园、产业基金,强化成果转化要素供给和“造血”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裂变培育新动能,推动更多成果在地方转化应用、落地生根、成长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