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0:17:49
去年,我们很荣幸作为全市唯一乡镇,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梯田农业系统入选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三个月亮主题村落获评市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这是对擦亮“山居岭南”金名片,让游客体验别样的“诗和远方”、别样的“青春年华”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岭南乡锚定“南花园品质乡村展示地、大湾区共同富裕示范地、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目标定位,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引建、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富裕实践、品质乡村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岭南共同富裕“山区范例”。
今年年初,上虞区委区政府描绘建设“青春之城”宏伟蓝图,岭南乡作为山区乡镇要进一步谋深做实“游在岭南”“食在岭南”“住在岭南”等文章,加快打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
我们要强化“抢”的意识。在当前形势下,谁能率先摆脱不利影响尽早恢复,谁就能拼到时代的红利。今年将是消费恢复之年、经济重启之年,是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形势,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市场率先复苏的突破口,还有望成为未来的“领跑者”,这对拥有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岭南来说,是改变,是挑战,更是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毫不动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放大机遇,才能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乘势而上、勇立潮头。
我们要激发“拼”的干劲。唯有实干,方可不负使命;唯有实干,方可不负机遇;唯有实干,方可不负梦想。我们不仅要实现主要发展指标“量”的高速增长,更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的稳步提升;不仅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还要加速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我们要提振“进”的信心。必须坚持弘扬“明德尚贤、创变笃行”的新时代上虞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把握好稳和进、近和远、质和量的关系,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积小步为大步、积小胜为大胜,在接续奔跑中奋力谱写岭南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2022年,聚智谋远亮点闪
2022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带来的严峻挑战,岭南乡在上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作为全年工作主题,围绕“六比六争先、勇当排头兵”要求,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敢为善为,全乡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202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34万元,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7万元,同比增长8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30万元,引进服务业民间投资2147万元,分别完成区定目标任务的136.1%和214.7%;新增限上批发业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
关键词
产业发展迈上新征程
岭南乡围绕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夯实项目支撑,强化助企纾困,切实增强产业发展韧性。一是项目投资引领带动。坚持“项目为王”,投资1亿元的覆卮山景区一期完成总体进度85%;总投资超6000万元的3个招商项目建设进度超70%,东澄山庄二期、“半山伴山”乡村综合体将于明年春季营业。高质量谋划“四季网红地 青春集合里”项目,获全区项目谋划擂台赛铜奖、排名各乡镇街道第一。二是文旅产业有序复苏。把文旅产业转型提速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器”,帮助12家民宿申请发展全域旅游奖补、纾困资金20余万元,匠心打造七坊三中心、天空之境、石浪博物馆等“网红”打卡点,沐格山居等中高端民宿入住率逐步恢复,作为全市唯一乡镇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梯田农业系统入选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三个月亮主题村落获评市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三是宣传推介持续引流。精心组织攀浪节、运动休闲赋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幻彩奇妙夜”等节会活动,委托第三方开展自媒体线上宣传,引入区级乡村振兴全媒体观察点,今年以来各级主流媒体刊登岭南相关报道200余次,其中《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岭南深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做法。2022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2.7万人次,带动旅游经济2500余万元。
关键词
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岭南乡把准定位、明晰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加快探索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共同富裕路径。搭建智慧平台驾驶舱,构建“乐治”“乐游”“乐享”服务体系,布点关爱门磁、健康小屋、智能防火等智慧应用,平台建设景区智慧停车系统,上线乡村智慧旅居小程序,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未来乡村省级验收,有关信息专报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实施“乡土”“乡贤”“乡创”赋能工程,开展“山海协作,共富同行”结对共建活动,乡村两级分别与区两新协会开展村企结对、与温州商会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与区人保财险公司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充分发挥文旅、农业等共建单位资源优势,打通农文创产品品牌化升级路径。谋划“一村一策”共富项目,4个村级项目获公益资金100万元,投入1500万元实施先行村培育等美丽乡村配套项目,全年激活闲置农房1.88万平方米,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27000元、增长18%。
关键词
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岭南乡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生态宜居,整合各类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争创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集镇基础提升、公交中转站等品质提升项目均已完工,集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大力推进全乡环境秩序专项整治,有序推进覆卮村空心村拆后新建,启动8个村规划编制,高分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攻坚季活动,完善乡级环境卫生考核办法,全区考核中多次名列前三、四季度全市考核排名第一。全面推进智能化垃圾分类全覆盖,东澄村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化“五星3A”升级,完成许岙村国家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创建和先行村培育,青山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东澄村获评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入选省首批金3A景区村庄培育名单。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等管控措施,建立常态化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制度,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区前列,获评省级森林城镇,创成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1条、省级森林人家1个、省级森林氧吧2个,坚定不移擦亮“山居岭南”金名片。
2023年,极致出彩创未来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全省推进“两个先行”、全市打造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关键之年,更是上虞区“青春之城”启动建设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岭南乡将积极开展项目攻坚提速年、科创赋能提质年、全域党建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着力推进“六个一批”重大项目,锚定“南花园品质乡村展示地、大湾区共同富裕示范地、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目标定位,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引进、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富裕实践、品质乡村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岭南共同富裕“山区范例”,为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岭南赶考之路开好局起好步。
关键词 争先进位
聚力争先进位,推动经济运行有速度更有质量。强化项目引领带动,紧扣高质量发展赛道,全年力争实施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1.1亿元,谋划推动“四季网红地、青春集合里”项目落地,抓紧启动夜光梯田等景区提升工程二期项目。东澄山庄二期、“半山伴山”等项目实现开门营业。檀香山庄二期地块完成出让。抢抓文旅消费市场,瞄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机遇,开展“拓市场抢客流”行动,力争年游客量超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借助主流媒体、区级乡村振兴全媒体观察点等外力,持续放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的名片效应,宣传重点区域旅游线路产品,不断提升岭南旅游辨识度、美誉度。优化整体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编制全乡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提升完善景区旅游小环线、隐潭溪沿线等热点游线的游憩功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本和人气。深化“三服务”2.0版,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帮助企业提振信心,计划新增市场主体65家以上。
以党建为统领,主动融入曹娥江共富示范区建设,全域打造“乐游旅居”型未来乡村,力争所有村全年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完善覆卮山共富党建联建引领兴村共富新模式,深化覆卮山以西片区文旅融合发展,探索覆卮山以东片区产销一体茶产业发展,以861乡创中心为平台引育新社群,吸引更多青年农创客返乡创业。
关键词 抢抓机遇
致力抢抓机遇,推动文旅产业有底气更有人气。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启动覆卮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布局数字文旅、夜间经济、智慧体育等新业态,有效盘活景区周边闲置资源,推动覆卮山东西片区资源串联、出圈。以“体验精致、设施精良、服务精心”为目标,加快提升景区数字化运营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塑造产业发展优势,聚焦“轻度假、慢生活”,创新打造青年旅舍、山地运动中心、乡创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引入第三方开园运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整合营销四季网红游玩路线,为青年群体提供多元互动的第二空间。深化民宿统一运营,做好民宿“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整合串联基地、民宿、田野等资源,推动民宿与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灵运文化、诗路文化、红色许岙文化,活化利用万年石浪资源,积极推动梯田农业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精心开发乡村民俗、户外研学、亲子采摘等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七坊三中心开展农俗体验活动,高质量举办“诗画曹娥江·花漫覆卮山”、攀浪节等系列活动。
关键词 绿色赋能
坚持绿色赋能,推动乡村振兴有颜值更有内涵。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深入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从源头上抓实秸秆焚烧、工地扬尘等长效监管。健全完善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支持开展市级智能化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围绕“一溪两岸八村”,从林相、庭院等入手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新年度美丽山塘、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庭院创建,按照更高标准未来乡村,继续提档东澄村、建设许岙村,串珠成链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环线。健全完善美丽经济政策意见,连片激活景区周边闲置资源,大力推动发展民宿、农家乐。加快连片共富发展,深化党建联建、组团连片、强村公司等发展模式,实施音乐餐厅等物业联建项目,推动覆卮山以东片区共富茶厂建成投用,确保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0%。打造“灵运覆卮”共富工坊,推动“温商行动”助力农文创产品推广运营,着重抓好以高山茶、米、红薯等为主的农产品产销体系。
统筹 张小东 俞叶沁 撰文 范文忠 高露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