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 11:50:38
今年3月初,诸暨市东和乡新推出了干部陪送餐制度。在餐费自理的前提下,乡、村两级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到老年人集聚的爱心食堂,在陪送餐的过程中访民情听民声,并填报“干部陪送餐”日记,及时为老人们解决一些急愁难盼问题。可以说,这是“民情日记”的食堂版,也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
东和乡是诸暨市第一个实现村级爱心食堂全覆盖的乡镇,共有12家爱心食堂,其中集中就餐点3家、配送点9家,服务着6000多名留守老人,这些老人约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东和乡的干部陪送餐其实是深化了的干部下基层,走访对象十分明确,都是行动不便、信息不畅、缺少帮助的老人,服务好这6000多名老人,相当于解决了全乡三分之一人口的民生热点问题。
干部下基层从无定式,关键是要走进老百姓的内心,听真正的呼声。干部陪送餐制度之所以受到好评,就在于干部下基层不拘泥于常规,而是接地气冒热气,在陪送餐的过程中与村里老人敞开式谈心,以最质朴的方式让群众打开心结,畅所欲言。相对而言,老人平时对政策了解不多,信息来源又少,如果干部不是主动上门“聊家常”,恐怕难以更好地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求,更不可能精准地掌握他们的急难愁盼。
陪餐只是形式,听民声解民忧才是目的。对“干部陪送餐”日记里记录的问题,东和乡的各职能线办根据工作职责,按照“民情收集”“民生诉求”“监督巡查”和“安全生产”分组加以落实,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不仅写入日记,更融入工作。不同于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前呼后拥式的“花样下基层”,“自费陪餐式”可谓找到了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的真谛。
一直以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下基层访民情、到一线做调查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并认为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感到有了生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的深入,一些干部产生了不愿跑基层的惰性,坐在办公室里以上网查看舆情代替下基层走访民情,以听取工作汇报代替现场发现问题,以各种信息渠道代替面对面沟通了解,久而久之导致耳目不聪、闭目塞听,工作的方向与群众的需求不在一个点上,有时甚至“拍脑袋”花大力气办了民众不认可的所谓民生工程,劳民又伤财。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这话讲得很实在,也极具指导意义,对于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基层指明了方向。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下基层等优良的传统作风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只有真正做到“身入心入”,带着诚意下基层,政府工作效能才会真正提质,各项惠民政策才会执行得更好。
不仅贴近群众,而且精准有效,东和乡的食堂版“民情日记”,无疑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