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冬明春,整个项目的光伏板就能安装完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8000多万千瓦时。”10月19日上午,望着村后高山上密布的光伏板,开化县村头镇武源村党支部书记汪祖明一脸欣喜。
总投资约3.4亿元的光伏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投资,于2011年11月开工, 2022年12月实现部分并网发电,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这是县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租用的都是村中的荒山。”汪祖明介绍,租期26年,武源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6万元租金收入。根据项目方安排,后续还将在光伏板下种植三叶青、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实现多元化绿色发展。自项目开建以来,每天都有50余名本村村民在项目工地上干活,每人每天可以拿到200元左右的劳务工资。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武源村在全力保障光伏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促进村集体经济“水涨船高”。该村低丘缓坡共有野生柿子树2000多株,制作“柿花”(也称柿干)的历史已有上千年。2022年,全村共采摘鲜柿4万余公斤,除少部分被游客直接买走外,大部分由村集体统一收购,用于酿制柿子酒和制作成“柿花”出售。今年以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入账50多万元。
为打响武源柿子产品品牌,提升附加值,目前该村正在申请注册“武源红”商标。同时着手土地流转,年内准备新发展50亩“太秋甜柿”,丰富产品种类。
以强村富民为目的,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武源村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下足了功夫。该村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等资金,将具有1000多年历史、原本破旧的汪氏宗祠进行修缮,植入村情村史、乡风民俗、最美人物、文艺演出等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省级精品文化礼堂。在提升武源村文化品位、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广大游客增添了一处乡村旅游景点。去年至今,共有1万余名游客来到武源,进一步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