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09:57:27
9月1日,我市正式实施新修订的《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衢州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修改后的《规定》共37条,不仅完善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明确了部门和基层工作职责,突出了数字化改革、省际协作等内容,还增加了电池回收、消防管理等要求,并按照新国标、省条例进行了完善。
那么,《规定》为什么要修改?各部门将如何落实?近日,记者为此进行实地走访。
全市电动自行车守法率持续向好
2017年5月1日,衢州市实施《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作为浙江省首部、全国第二部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为衢州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道路通行等方面的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据了解,《规定》实施以来,衢州交警共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153.99万起,其中,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4.93万起,逆向行驶5.54万起,违法载人15.73万起;2018年底,衢州在浙江省率先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戴安全头盔进行处罚,至今处罚5.58万起。在宣传教育方面,《规定》施行后,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活动2.6万余场次,开展媒体宣传7000余次。市本级组织新车主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测试38万人次,组织违法驾驶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245万余人次。
《规定》实施6年,效果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2017年下降45.4%,头盔佩戴率保持在90%以上。浙江省道路通行秩序智能评判系统测评显示,今年7月,全市电动自行车守法率达到91.71%。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群体在交通安全活动中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守法。
但随着新国标的出台和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实施,以及衢州市非标车淘汰的完成,合标车保有量逐年递增,修改《规定》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需求迫切。
5月24日,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决定》。7月28日,《规定》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自9月1日起施行。
执法追求刚柔并济
9月7日下午,在四省边际中心医院门前的人行道上,记者看到靠近大门两侧的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都摆满了车辆,部分车辆超出了停车线,摆到了通往医院正门的过道上,而远离医院大门的停车位则空空如也。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新城分局白云中队的两名队员正将人行道上超出停车线的电动自行车一辆一辆地移到停车线内。“刚摆好没一会儿,就又有车停到线外去了。”一名队员表示,他与另一名队员负责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周边人行道上车辆违停的管理工作,其中,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就是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你好,我刚停在这里的电动车移到哪里去了?”一名年轻男士走过来询问。队员回答:“就在这附近的停车位里。”并耐心地叮嘱他,“下次别再停线外了。”男士笑着回答:“好的好的,谢谢。”
“虽然我们没有处罚他,但我相信这名年轻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记住‘别停线外’这句话。”白云中队中队长毛方胜说,执法过程中的教育更能让人印象深刻,“处罚和教育都是手段,目的是让市民有规范停车的意识。”
其实,在多年的一线工作过程中,毛方胜明显感受到了市民规范停车意识的提高,“以前大家想怎么停就怎么停,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和整治,这种现象明显好转了。”毛方胜指着面前的一排电动自行车,笑着说,“你看,虽然偶尔还有车停到线外,但这一片的电动自行车都还排得挺直的。”
在电动自行车道路通行管理上,市交警部门也彰显了柔性执法温度。新的《规定》实施后,交警部门一方面突出违法查纠,在市区范围内加大对无牌、假牌、套牌以及驾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载人、未佩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易肇事致祸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继续在法律框架内执行“轻微违法先行提醒”“首违警告”等柔性执法措施,同时落实上门宣教、安全培训等措施,聚焦“夏季交通安全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交通安全宣传防范教育。
数字化管控更智能
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街道社区担任着怎样的角色呢?《规定》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电动自行车文明、有礼通行的宣传教育,共同做好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等工作。
“阿姨,您的电瓶车不能放在这,我给您拉到停车棚里去了。”9月6日下午,衢江区樟潭街道临江社区工作人员在衢东御园小区内开展电动自行车停放整治行动,与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将小区内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摆放整齐,并向居民宣传修订后的《规定》,提高居民守规意识。
衢东御园小区共有300多户居民,记者看到,小区内的3个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沿着小区围墙依次排开。车棚内安装有充电桩,共有120个充电插头可供居民使用。“车棚和充电桩都是2018年装的,在那之后,小区里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就规范了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王莹莹说。
目前,衢东御园小区16部电梯都加装了智能识别阻止系统,王莹莹为居民演示了系统工作方式。只见电动车刚一推进小区电梯,电梯内立马就传出“禁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的语音提示,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电梯门也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不能关闭,直到她将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方才恢复正常运行。王莹莹介绍:“这个系统还采用了系统算法,过滤自行车、婴儿车、轮椅等干扰,准确检测到电动自行车进电梯后,发出报警并联动内置语音提醒,从源头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
在我市,像这样加装了智能识别阻止系统的电梯有3505部,共涉及174个小区,利用科技手段让电动自行车无法进梯上楼。
此外,新的《规定》还增加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回收相关内容,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店铺,店主均表示可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回收服务。“虎哥回收”客服也表示可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回收服务,并以每公斤0.3元支付“环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