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市域样板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市域样板

2022-12-15 15:35:08

图为由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投资建设的甬水桥科创中心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市委提出,宁波要进一步丰富完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争先进位、担当示范,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奋力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前列。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重大战略,聚焦宁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新要求,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居民增收等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列成果。

  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增长

  杜妲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居民增收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基本内涵。近期,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就居民增收主题开展相关研究,在统计年鉴数据基础上,就居民职业发展和收入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专项分析,对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宁波居民收入现状基本分析

  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收入是宁波居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在60%左右,且更高收入户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从区域分布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至50万元的群体主要(占比70%左右)分布在城镇地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分布呈现出“低收入段集聚、高收入段缺失”的特点。从行业分布看,更高收入水平群体一般分布在高科技制造、房地产、金融财务、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等领域。从职业分布看,创业群体的收入水平总体更高。从教育程度看,家庭收入在20万元以上群体的教育水平集中在高中及以上。

  二、当前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技能匹配度、收入、发展空间、工作环境舒适度、工作辛苦程度这几个评价工作的维度中,收入和发展空间是此次问卷受访者满意程度最差的两项。具体看,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来源单一和职业发展受限。

  一是收入来源单一。一方面,产业、就业结构偏传统叠加行业收入总体不高,制约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工资性收入在根本上取决于行业收益率。从宁波居民就业结构来看,一般制造、住宿餐饮、批零、租赁和商务服务、建筑等五大传统行业占全市从业人员比例近80%,但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从居民就业的企业类型看,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但民营企业收入总体比国有企业要低。民企从业群体有65%左右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国企从业群体有45%左右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另一方面,资产经营管理的启动资金和必备技能缺乏,导致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我市居民收入结构的突出特点是来源不够多元化,2020年财产性收入占比仅10.8%。问卷结果显示,缺少资产经营管理的启动资金和必备技能,是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是职业发展面临困境。一方面,知识储备和技能制约居民职业发展。目前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5万至20万元的群体(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比65.7%,大专及以上的占比仅为19.1%),更多就职于小微企业或大中型企业的一线岗位,且从事制造业的占比高达45.4%,其远期收入增长幅度有限,面临就业极化等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平职场环境还不健全,拖累居民收入增长和良好工作体验。分析分行业社保缴纳基数数据发现,大量行业企业的社保缴纳基数集中在最低档,低职级员工和中层以上员工各项待遇差距比较明显,反映企业内部综合待遇增长制度还不健全。问卷显示,多数企业没有员工持股激励、企业年金和团体健康保险等制度安排。在职场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职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问题,影响公平竞争。

  三、助力居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是打造优质企业梯队,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和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深入实施企业“四上”行动(“四上”是指“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围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加快培育全球全国一流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优势性产业突破发展,打造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谋划“灯塔工厂”“未来工厂”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专业人才招引和居民就业方向改善,推动“青年友好城”品牌建设。

  二是加大创业项目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健全小微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树“创业新秀”“就业之星”等先进典型。

  三是合理化要素回报,建立完善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内部分配方式,实施岗位分红、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完善普惠性人才补贴政策申领,推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现金和股权、期权奖励办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制定“短时工津贴制度”。

  四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绘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谱系图,推动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打造“技能宁波”大赛品牌。提升企业和职工技能培训积极性。扩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大对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经费补贴。

  五是维护公平竞争的职场环境。打破各类显性隐性歧视,推进户籍、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探索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打破35周岁职场门槛,支持中年群体职业生涯中后期成长与转型。

  六是进一步完善统计体系。构建覆盖全市常住人口、基本信息明确、工作类群清晰、收入支出精准的群体结构数据库,开展共同富裕政策仿真模拟和动态监测。

  (作者单位: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积极参与国家“双碳” 标准计量体系建设

  余旭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支撑,也是国际创新竞争的战略要地,更是世界话语规则建立的重要依据。2022年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鼓励开展低碳计量试点和申报建设国家标准验证点,支持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方面,对产业链发展格局、贸易链发展格局、金融链发展格局、标准链发展格局影响深远,处于双循环关键节点的宁波应结合实际、主动靠前,积极引导或参与制定有助于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发展的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国之大者和地方高质量现代化谋篇布局。

  一、宁波具有主动参与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基础

  目前,宁波已形成了“1+N+X”的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政策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积累了一些低碳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加快开展碳标准计量体系探索,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是宁波展现绿色先行的内生需要。

  1、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有基础。自2013年起,宁波开展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编制工作,积累了从2010年到2021年的排放清单历史数据,形成了核算全过程数据库。依托碳数据库,我市开展了碳达峰目标核算、路径研究和方案编制,在浙江省碳达峰核算体系构建中走在前列,同步支撑了国家和省碳核算方法更新。

  2、参与各类标准建设有成效。我市标准化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建成国家级计量平台2个、省级平台1个,拥有10个全国标技委和5个省级标技委,全市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96%。目前,全市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7项(民营企业占近80%),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24项,主持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46个,开展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49个。

  3、企业参与绿色发展有动力。认识到碳标准的重要作用,部分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海天塑机以第一起草人身份制定并发布《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碳标签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获得国内机械设备领域首个产品碳标签。宁波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参与《零碳工厂评价规范》《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等标准编制。在国家标准委首批72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中,宁波有2个企业参与其中(浙江聚风光地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二、宁波参与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措施

  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我市应以积极姿态,选择优势领域参与国家“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

  1、迅速建立工作体系

  目前,安徽、内蒙古、陕西、天津等省级行政区,先后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建立标准计量机构。我市可先行制定“宁波市贯彻落实国家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动员各相关部门开展碳标准计量能力排摸,各部门根据标准化工作基础,提出碳标准研究清单、制定清单和对应的计量发展需求。加大对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参与碳标准化工作。

  2、先行开展探索试验

  一是垃圾分类碳标准计量体系。我市“搭把手”全品类垃圾分类模式已形成回收全过程的可核查数据链,具有开展垃圾分类碳标准计量的基础,可围绕碳账户、碳普惠开展试点。

  二是低(零)碳单元碳标准计量体系。北仑梅山早在2018年就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海曙龙观“光伏共富”低碳发展模式先后5次登上央视,奉化大堰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全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乡村(社区)等单元创建积极推进,具有低(零)碳单元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的试点优势。

  三是绿色石化碳标准计量体系。镇海炼化连续十年获得乙烯生产企业年度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镇洋股份连续两年荣获烧碱生产企业年度能效“领跑者”称号,具有从能效领跑者向碳标准领跑者转变的条件。

  四是港航物流碳标准计量体系。宁波舟山港拥有3家“四星级绿色港口”(北二、北三、北一集司),入选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围绕港口运营、港航集疏运、物流配送低碳化,可作为港航物流领域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探索试点。

  五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碳标准计量体系。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车辆从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销售、运行等过程数据回流有基础,可探索新能源汽车全链条碳标准计量试点。

  3、加快提升支撑能力

  一是在碳标准计量人才培育上先行。要加强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宣传解读“双碳”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培养更多熟悉“双碳”政策、规则、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内国际碳标准计量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提升宁波在国家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中的影响力。

  二是在碳标准计量国际化融合上先行。加强与国际标准计量组织及其成员国合作,积极引入国内外权威标准计量技术机构落户宁波,引导激发本土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鼓励开展计量技术创新,打造标准计量国际化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