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村到底哪儿“旺”? 聚焦“文创富村”寻找共富密码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永旺村到底哪儿“旺”? 聚焦“文创富村”寻找共富密码

2024-08-26 12:11:56

1.jpg


夏日的永旺村,天蓝水碧,万物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一个城乡接合部的经济基础薄弱村,成功转型为甬江科创大走廊“后花园”、融合发展示范村,镇海区庄市街道永旺村是怎么做到的?

乡村振兴有了新支点,几步棋盘活了一个村

“这房子造得真不错啊,好漂亮!”永旺村村民阮福媛拉着邻居,一起参观永旺公路东侧新建的一排排“小白屋”。记者看到,这些建在乡野中的高颜值的“小白屋”格外引人瞩目。“这里面有我弟弟的房子,现在村里统一流转了,他多了一笔不小的租金收入呢。”阮福媛告诉记者。

这是永旺村探索的村庄统一流转,唤醒“沉睡”资源的新路径。

永旺村党委书记郭诚军说:“村子能有今天的发展,关键在于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此,我们连下几步棋。”

第一步棋,盘活优化农田,塑造美丽田园。

2014年到2016年,永旺村陆续完成400余亩土地的流转。通过几年努力,将永旺花海打造成村里最亮眼的名片,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一个新时代都市田园乡村生活示范区逐步形成。永旺村一步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四季花海带来了大量人气和流量。但怎么把人气变“财气”、把流量变“留量”?永旺村下了第二步棋:改造闲置农房,盘活闲置土地,让“寸土”再“生金”,并引入科创、文创相关产业,既“筑巢引客”,也“筑巢引凤”。

除了永旺公路东侧的院落式办公“小白屋”,永旺村还利用8亩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特色街区,植入网红餐饮、轻奢休闲、连锁商超等业态,打造“15分钟生活圈”。据了解,特色街区项目每年可让村集体增收120万元。

而“筑巢引凤”是为了解决闲置农房如何“活”起来的问题。

永旺村地处甬江科创区核心板块,与东部新城隔江相望,区位优势显著。周边有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及甬江实验室等。永旺村顺势引进科创、文创相关企业和科技农业产业项目。利用科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农村经济,使村庄“活”起来。

一子落,满盘活。紧接着的第三步棋水到渠成——盘活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全市领先的乡村“青创之家”。

在特色街区一侧,村里利用12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宁波慧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青创公寓已经落成,主要面向甬江科创区范围内的重大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的在职人才出租。与此同时,村里打造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幸福老年”公寓。

文旅融合品牌塑造成型,解锁乡村新体验

如今,在人文乡村之风的吹拂下,永旺村又落下一子——巧用闲置厂房,通过对阮氏宗祠修缮及其周边环境改造,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阮家祠堂由近代宁波籍著名爱国人士阮雯衷出资建造。2019年,镇海邀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永旺村进行规划设计,并启动阮家祠堂修缮项目。

在阮家祠堂东侧,三关六码头总部项目已落户并开工。项目总建设面积达1万平方米,通过引入特色连锁品牌,打造非遗食品研发中心等,将进一步壮大村里的文创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在省级文化特派员的助力下,“遇见·永旺”文旅融合品牌逐渐塑造成型。

7月28日,在永旺村,一场自然探索的新体验让很多学生沉浸其中。

省级文化特派员马凌姗及其团队精心策划的首期“遇见自然剧场”,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互动绘本剧表演。

由庄市街道、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主办的儿童友好公益研学——“夜听虫鸣”昆虫夜观活动同时举行,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验。

“我们正在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生动的文化生态体系。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出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类的文旅融合项目,不断丰富基层文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庄市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特色工坊与无垠乡野,一次次双向奔“富”

用好城镇化发展红利,注重村民共享,打造特色共富工坊,永旺村走出一条有奔头、有特色、有成效的可持续共富之路。

“2023年,村集体收入550万元,人均收入5.8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与2020年相比翻了一番。”郭诚军说。

资源“苏醒”不仅助村民实现了增收,更拓宽了村民在家门口的就业路。

如今,永旺村已成为网红村,在吸引人气、带来客流的同时,还创造临时保安、保洁、秩序管理等岗位,吸纳20余名村民就业。

作为永旺花海配套项目的特色街区,引入网红餐饮、休闲娱乐、亲子游玩等业态,实现项目、流量“双导入”和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村里还吸引12家设计和文创类企业签约落户,引入MINI西餐厅、华联超市、摄影工作室等新业态,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

永旺花海推出“周末集市”,每周为周边村民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吸纳20余名手艺人、困难家庭成员在家门口就业。该集市让村民通过简单手工实现稳定增收,更为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拓宽了就业渠道。

400套青创公寓出租后,物业管理等岗位已吸纳10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