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爆火 影视甬军能否接住“泼天富贵”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微短剧爆火 影视甬军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2024-03-21 09:51:57

1.jpg


 今年春节,一部耗时仅10天拍摄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微短剧,上线当日充值超2000万元。与此同时,微短剧热潮下催生的新业态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微短剧,全称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在行业内也常称其为“竖屏剧”“小程序短剧”。

    相比于传统剧集,微短剧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在这些极度浓缩的短剧里,剧情“狗血”、台词犀利、“爽点”密集,每一帧都力求紧抓观众的眼球,刺激着大家不断“上头”,并不知不觉掏出钱包。

    微短剧成为“日进斗金”的利器,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微短剧的发展也伴随着“极端”“土味”“低俗”的亚文化标签。坐拥“一城、两园、三基地”全域化影视产业基地的宁波,是否已经入局微短剧赛道?如何助力微短剧健康发展?

    高流量转向高质量

    “招象山古装穿越短剧演员,22日开机,周期10天……”这两天,象山弘义影视文化传媒工作室的“群头”励小伟,忙着在微信朋友圈招募短剧的群众演员。从去年开始,微短剧制作团队开始源源不断涌入象山影视城,对励小伟来说,高频“招兵买马”已是见怪不怪。

    励小伟忙碌的身影,只是微短剧摄制在象山影视城大行其道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2023年,象山影视城接待拍摄剧组366个,其中微短剧剧组数量相较往年持续走高。

    “象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诺点象山影视文化负责人杨特乐带着他的团队相继拍摄了《回到古代当富翁》《大上海》等微短剧,其中80%成为网络爆款。

    随着越来越多的剧组入驻,演员的演戏机会也在增加。有人从一个日薪100元的普通群众演员,一炮而红成为日薪2000元的“男一号”。“站在行业风口,一夜爆红不再遥远。”励小伟说,微短剧让不少年轻演员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

    然而,靠微短剧“逆天改命”的故事并不经常发生,大部分群众演员还面临着行业升级后被淘汰的命运。

    “最近微短剧招聘群演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以前对身高没有限制,现在需要男性身高在175厘米以上。”象山米休影视文化工作室的“群头”李小建对投资方不断升级的演员要求感到十分头疼。

    微短剧向精品化方向升级的趋势已然显现,位于影视行业产业链前端的编剧往往最先感知。

    在象山从事编剧工作的王娟坦言,原先粗制滥造的剧本7天就能完成,如今的微短剧对剧本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修改到完稿需要1个月的时间。

    小制作拥有强支撑

    微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给宁波影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宁波何以成为吸引剧组项目集聚的“强磁场”?

    首先是成本优势。“微短剧都是小投资、小制作,它的成本要一分一厘地计算。”励小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名剧组人员一天在横店的住房成本约为100元,而象山影视城周边仅需50元,光是住宿这一项就能减少约一半预算。此外,剧组在象山的用餐成本、场地成本在行业内较低,这能为剧组节省不少开支。

    同时,象山影视城周边的影视产业比较成熟,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的影视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正在凸显。

    “706影视双创中心”已引进后期制作、美术置景、影视会计、影视制作等企业,剧组工作人员可一站式对接多项业务,方便省事。“相对而言,象山影视城在人才、影视器材配备、场景配套等方面更完善。在象山,我可以这么说,明天要开机的剧,美术制景、‘服化道’马上就能到位。”杨特乐说。

    再者,宁波在影视场景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微短剧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拍摄场地和背景选择。从古风建筑到现代工厂,从山水田园到城市街景,可以满足拍摄者多样化的需求。

    立足本土优势,招引更多剧组来甬拍摄,越来越多影视人嗅到了微短剧背后新商业模式的广阔“钱景”。

    “和全国的平台合作,为微短剧拍摄提供生产基地和创作平台,这是我们正在着手跟进的一项业务。”在博地(宁波)现代影视基地负责人戴挺的计划中,基地与微短剧小程序平台的进一步合作已被提上日程。这背后,是潜藏的巨大利益空间:以一年服务300部微短剧测算,行业规模就上亿元。

    微短剧藏着更多可能

    “现在的短剧市场已经分化出两种模式,即精品剧和商业剧。”如今,王娟开始努力深耕精品剧的编剧工作。与被打上“土味”“没营养”标签的商业剧不同,精品剧可以是“短剧+直播”“短剧+旅游”“短剧+非遗”“短剧+IP”“短剧+特产”等形式。

    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积极引导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线下经济交融,其本质就是以热播的微短剧为媒介,有效带动各地景点“出圈”。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国家队’选手开始做微短剧,这将为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股新风。”王娟对未来精品剧的发展十分看好。

    “短剧+”在形式上为微短剧带来了无限想象,而文化出海则可以从空间维度为短剧拓展更多可能。

    “随着短剧的流行和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模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教授何镇飚指出,中国的短剧显示了其商业模式的成熟与可持续性。这种新型的文化输出方式,可以展示中国影视创作的多元魅力,也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具体来看,宁波作为浙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为短剧的文化出海提供了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的空间。因此,何镇飚建议政府可以在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借助短剧进入国际市场,与海外观众进行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