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8:06:25
“最近身体还好吗?有什么我们能帮上忙的?”近日,67岁的慈城镇云鹭湾社区居民吕建华和志愿者来到慈城步韬益寿院,陪老人们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还为老人们送上亲手编织的100多份毛线帽和手套。
吕建华是一位典型的“老漂族”,与他一起的志愿者也有着同样的身份。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老漂族”群体逐步壮大,他们或多或少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不适应城市生活等困扰,生存状态引起各界关注。江北区慈城镇云鹭湾社区,是一个“老漂族”占比超过40%的万人社区,因为一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出现,老人们在第二故乡找到了归属和价值。
吕建华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他2015年跟随子女从湖北恩施来到慈城生活。刚来这里的时候,他非常不适应,语言不通甚至连菜都买不好,只能在家帮忙带孩子,经常盼着能多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解闷。因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吕建华和几位同为“老漂族”的邻居,不谋而合地想到了帮助新来宁波的“老朋友”。2018年,吕建华等几位热心人士把社区里的“老漂族”组织起来,开设缩小文化差异的课程,举办百家宴、老漂文化节等活动,成立太极拳队、旗袍队等,慢慢地融入社区,进而转变成回馈社区、服务社区的志愿服务者,建立了百余人的“老漂族”志愿服务队,成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
“刚开始,他们是受助者,慢慢地成了助人者。”吕建华说,这样的转变让人欣慰,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参与疫情防控服务、走访慰问辖区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传播慈孝文化……虽然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但把“第二故乡”当成自己的家,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展现价值。
今年暑假,志愿服务队以外来老人的视角,带领学生探寻文化根源,宣扬慈孝文化。他们走访慈城古镇、博物馆、40余个村社收集各类慈孝故事,最终编辑了“一村一社一故事”慈孝文化册,并将故事编排成“三原色”课程——红色代表慈孝历史文化故事、黄色代表当代慈孝故事、蓝色代表慈孝文化新形式。随后成立宣讲团,以“找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为线索给孙辈和社区居民讲好慈孝故事。截至目前,共开展社区宣讲活动24场、校园宣讲18场,覆盖外来户籍居民2000多人次。
据了解,云鹭湾社区“老漂族”志愿服务队成立4年来,服务时长达到3662小时,他们的“漂有所属——助力‘老漂族’社区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去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