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链”串起“小果大梦”_宁波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一条“链”串起“小果大梦”

2023-06-01 09:51:11

9702043_bw-hongsg_1685548033815_b.jpg


  宁波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式开启东西部协作至今已两周年。两年来,宁波围绕产业帮扶、消费协作、乡村振兴、劳务协作、社会帮扶,因地制宜,前后方发力,全力书写东西部协作高分答卷。连日来,记者奔赴凉山,走进东西部协作一线,记录帮扶成效和成果。本报今起推出“山呼海应彝乡行”系列报道,讲述两地携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故事。

    山水有相逢。

    在海拔2500米的四川凉山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次若扎史忙着给苹果园里挂果的苹果套上纸袋。

    再过5个月,十多亩果园将进入最忙碌、最热闹的时节。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阳光热烈,次若扎史咧嘴一笑,黝黑的脸庞透着憨厚。

    他的果园“贴阁壁”,就是舍垮村矮栽苹果“试验田”。

    青山环绕,泸沽湖如玉般温润清澈。舍垮村苹果园里,蝴蝶飞舞。

    走在这个有着3000多亩苹果林的村庄主干道,修葺一新的摩梭风情青瓦红墙,无不在诉说着神秘的摩梭文化和上下火铺的祖母屋故事。

    苹果是舍垮村100多户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试验田”里,苹果树从昔日的乔木变苗木,温柔了不少,也意味着丰产的将来。

    “这里面有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我们想用宁波推广的矮栽技术,看看哪个品种产量高,到时候我就在自家果园种哪个。”1993年出生的次若扎史,有着摩梭人的立体五官和做事的活络范儿。8口人的大家庭,苹果是唯一经济来源。过去,每逢丰收季,老父亲就带着全家去泸沽湖景区卖苹果,时冷时热的景区人流量,让次若扎史家的苹果常常滞销。看着满园苹果卖不出去,73岁的老父亲蹲在果园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苹果滞销,不仅是次若扎史家的“痛”,也犹如一根刺,扎在宁波挂职干部心里。

    “苹果种植面积拥有42万亩,西南地区最大,从业人员9万余人,占全县人口近1/3,年产53万吨,平均产值约30亿元。”初到盐源,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宁波挂职干部朱叶锋还暗自庆幸,这个凉山西部县城有着不错的产业基础。

    然而,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生产管理粗放、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不完整等制约着当地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如何让小苹果致富大民生?

    “要强链、补链、育链。”朱叶锋说,两年来,盐源从种植、销售和产业三端发力,打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盐源苹果全产业链,每年可为盐源县苹果产业稳定增收1亿元以上。

    事实上,关于这条“链”,宁波前后方发力,做足了文章——

    种植端,引入矮栽技术,增加产量,在苹果树下养殖浙东大白鹅,为盐源果农每亩增收超过2400元;销售端,利用宁波销售平台优势,搭建“两地仓”,让盐源果农苹果不愁卖,卖得好;产业端,引进宁波企业,酿果酒,生产苹果饲料,从绿色发展角度,解决近四成小果、次果浪费及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不让“一个苹果掉队”……

    全链的思路,或许次若扎史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却看到了,舍垮村借力鄞州湾底村直播平台,去年销售苹果10万余斤,户均增收3.8万元。

    从浙江务工返乡的他,毅然尝鲜电商,成为舍垮村首个开启抖音直播平台的年轻人。

    依托“次若扎史摩梭小阿哥”抖音直播号,次若扎史去年不仅卖出了8000多箱苹果,赚了十五六万元,还帮助邻里卖了800多箱苹果。

    和次若扎史一样,似懂非懂却看好这条“链”的还有卿世发和丁玲。

    去年,宁波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50万元,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打造了鄞州盐源苹果果酒项目,彝族人卿世发是项目负责人。

    走进其中,一排排酒缸整齐排列,数十米高的发酵桶十分壮观。

    “1元钱一斤的小果次果,在我这里,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果酒。”卿世发边从试酒桶里盛酒边说,去年收来的17万斤苹果已经酿出了10万斤的酒,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口感不错,你们尝尝……”

    相比卿世发,鄞州盐源苹果饲料项目负责人丁玲的想法更多:从果汁厂、果酒厂收来的苹果渣被当作宝贝,变成了猪饲料;在卖饲料的间隙,她还做起了“苹果猪”“委培”养殖生意。

    让“高原红”成为“致富果”。

    无论是次若扎史、还是卿世发,抑或是丁玲,最朴素的梦想正跨越山海,奔赴同一片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