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 12:00:15
迎着4月的海风,在位于象山的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造船基地,巨大的龙门吊缓缓搬运着重逾百吨的部件与钢材。切割、焊接的火花中,4艘5.8万吨集装箱船分模块渐次成型。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将具备“征战”远洋的实力。
“近两年,船舶修造业表现强劲。这股‘造船热’真是久违了。”东红船业董事长李红蓥感慨道。
对于这位“钉”在船舶制造业近30载的“老船匠”来说,行业的这次向好不过是潮起潮落中的一个小高峰。抓住黄金“窗口期”,提升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船舶建造能力,才是这家“老船企”需要疾驰而往的“新航道”。
新技术锻造“定海神针”
3月下旬,东红船业制造的“润青”号沥青船顺利出口。该船总长107米,载重6600吨,型深8.8米,航速13节,交付后转船籍为巴拿马籍。
一艘船的交付只是开始。眼下,凭借着行业领先的造船速度,东红船业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的造船速度来自长久的技术创新!”东红船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东红船业在“分段式”造船的基础上,实施了“模块化”技术,即将船舶结构、设备和系统按功能或层次体系,分解成若干有接口关系的“积木”,再按照标准化、通用化原则,将这些“积木”排列组合成完整船舶。
分解后拼合成整体,是“模块化”造船的难点所在。这要求企业在设计环节就“成船在胸”,才能保证在最后“拼合如有神”。为了确保通信、动力设备、导航、救生、消防等多个系统工程完美衔接,东红船业在设计、生产、管理方式下足功夫,还通过建立现代造船设施予以保证。
近年来,东红船业先后扩建5万平方米加工车间,筹建5万吨级舾装码头和船坞,配备150余台套现代科技设备,实现“船、机、电、壳、舾、涂”生产流程一体化。今年,东红船业还斥资7000万元用于生产设备改造,并向各大院校伸出招揽高端人才的“橄榄枝”。
“这些将是我们立足未来的‘定海神针’!”企业技术负责人信心满满。
高端制造“向海图强”
“眼下,船舶制造业已不是大众眼中的‘传统制造业’,而是海洋经济的‘主心骨’,完全担得起‘高端’二字。”谈及行业的前景和未来,李红蓥坦言。
重新认识这个行业,要从摆脱思维定式开始——
由于高度定制化,船舶无法以流水线形式生产,因而与代表“高端”的数字化工厂、“未来工厂”相去甚远。由于船舶体积庞大,往往只能露天组装,且需要技师亲手操作,而塔吊、钢材、露天的电焊与切割,也无法让人将其与“高端”搭上边。
但装备的高端与否,从不流于表面。
记者了解到,船舶制造业上接通信导航、雷达、无线电、发动机等产业尖端,下达航运、物流等经贸支柱,本身又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集成,比起流水线上的汽车制造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是世界船舶制造的中心之一,据工信部统计,去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
然而“高比重”的背后,依旧存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与“卡脖子”问题。当“海洋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全新增长点,仍以传统思维看待船舶制造业,无疑是固步自封。
改天换地,始于民营企业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胞”。
“唯有政府、学界和企业真正将船舶制造业放到‘高端’来重视,‘向海图强’才能走进现实。”李红蓥介绍,未来,东红船业将心无旁骛“钉”主业,抢抓机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在守正的同时剑指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新航道”,以创新决胜未来。
记者手记
在李红蓥身上,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盛不骄、衰不馁”的清醒与定力,展现得淋漓尽致。2009年后,海运业迎来长达10年的持续低迷。没有定力,守不到2019年以后的蓬勃发展;没有清醒,不会为行业的“回稳”早做筹谋打算。
心无旁骛做主业,守得住初心,方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