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10:21:10
长久以来,种田的和养鱼的“隔行如隔山”,没有交集,但现在有了“稻渔综合种养”,两者首次“越界”融合。
记者昨天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宁波市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日前公布,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技术集成,在全市农村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发展”的综合增值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简单来说,就是选择合适的稻田,按照规范在四周挖沟,用来养鱼养虾养鳖等。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并巩固5万亩以上,实现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力争建成2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负责人石志猛介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推动宁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的驱动力。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渔综合种养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据悉,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约2000亩,像余姚的稻鳖种养、茭白田养甲鱼发展多年,并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运营,大大提升农业效益。但与省内的湖州、嘉兴、丽水、温州等地相比,宁波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坚持稳粮增效、以渔促稻,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大原则。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为指导,严守稻渔综合种养田块鱼沟、鱼凼开挖面积不超过10%的红线。市里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的5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经营主体按每亩800-1200元进行奖补。
据悉,市农业农村局已成立宁波市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以农技、渔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的技术团队优势,以稻虾、稻鳖等模式为重点,促进传统稻田养殖模式向稻渔轮作型、稻(茭白、莲藕)渔瓜果综合立体型等高效模式转变。到2025年,全市熟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3项以上。
前天,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举办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原本安排34名农户代表,结果来的种田大户有50余人,热情很高。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迟美丽博士、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院长斯烈钢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稻田养虾的技术要点。之后在海曙区广升村的现场教学中,区农技管理服务站站长孙健为农户详细介绍了水稻田养殖红螯螯虾(小青龙)的技术要点、成本投入和需要预防的各项风险点。
近3年来,海曙区已发展稻虾(小青龙)综合种养1000多亩。“养虾养得好,一亩田能增收近万元,但养得不好,可能一斤虾都收不上来,这需要农户不光掌握技术,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孙健实话实说,在场学员也在心中默默“算账”,不少人已决心一试。鄞州农户陈海云在梅湖农场承包了1000亩地,“光种麦子、水稻挣不了什么钱。我养过小龙虾,现在有政策扶持,今年打算弄上百亩地,试试稻虾综合种养。”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不光养鱼养虾有收益,而且农田不能打药杀虫,种出的粮食也能卖高价,还有助于发展休闲垂钓,一举多得,效益倍增。当然,稻田养鱼养虾养鳖,面临的风险要比单纯的种植大得多,需要有技术团队帮忙支撑,探索一套成熟、有效的综合种养模式,让农户既懂种田,又学会养鱼虾,力争达到“每亩地养100斤鱼(虾)、收1000斤稻,综合收入达到1万元”的目标,实现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