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12:04:56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歌》,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不久的将来,在上城区丁兰街道皋城村,也将建成一个可游可读可赏的“桃花坞”。
“建一个‘桃花坞’,讲好‘桃文化’故事,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桃文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更能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国潮新活力,不断擦亮杭州北游的金名片。”在皋城村,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阎敏充满期待地说。
丁兰街道“桃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皋亭观桃”与“西湖探梅”并称为杭州两大风雅趣事,“皋亭之桃”也是“杭城三胜”之一。皋城村一条马路之隔,便是拥有30多个品种、7000多株桃树的千桃园。
经过两个多月调研,阎敏迅速为皋城村带来了好点子——在村里建一个“桃花坞”,不仅是一个观赏桃花的地方,还要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互动体验。经过前期谋划,“桃花坞”被确定打造成集非遗区、文创区、互动区、户外休闲区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还要从科研、培育、生活等多方面展示当地“桃文化”的深厚底蕴。
“桃花坞”里应该有什么?为了集思广益,阎敏开始寻访上城区优秀文化人才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桃花坞”。其中,来自丁兰实验中学的老师王杨军提议,可以让学生们创作一些关于桃花的诗篇,放在“桃花坞”内展示;在桃花盛开的时候,还可以办一场充满少年感的“桃花诗词大会”……这些建议,也被阎敏剪辑成小视频,她计划发布100个“桃文化”故事小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桃文化”的魅力。
文化特派员如何链接更多资源,带着村民共绘乡村文化新图景?阎敏说,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她积极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对接,计划开展送中医药文化进村活动,并联合研发养生保健茶、桃花酥、桃花酿等“桃文化”系列养生产品,在“桃花坞”、农家乐内集中展示、销售,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增收的有效转化。同时,她还计划在“桃花坞”组建一个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邀请工艺大师为村民传授各类桃花手工艺品制作技巧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力共富。
“文化特派员让我们看到家乡的文化价值,更坚定了我们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决心。”皋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建国说。
接下来,阎敏将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助力打造皋亭山“桃文化”带,推动“桃源丁兰”文化品牌项目见行见效,与农民群众一起写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