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杭州互联网法院筑牢网络治理法治化之基_杭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杭州互联网法院筑牢网络治理法治化之基

2024-08-15 12:02:59

1.jpg


杭州市上城区钱潮路22号,杭州互联网法院立案大厅。这里没有等着排队立案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卷宗,有的是人脸识别、诉状自动生成、智能自助立案系统。进入这里,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真安静”。

事实上,现场“静悄悄”的背后是互联网法院“24小时不打烊”的“火热”。起诉、调解、立案、举证、庭审、执行等诉讼环节全部在网上完成,足不出户,便打了官司。

2017年6月2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诞生在了中国杭州,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节约诉讼成本85%

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8月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六号法庭,法官柯敏杰在审理一起网络服务纠纷案。庭审中有原告、被告、法庭、法官电脑屏幕等多个窗口,可以自行切换其中一个窗口为主画面,其余窗口则呈现在屏幕下方。此外,庭审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因系简易程序,庭审的全程,数字法庭里只有法官一人,不需要配备书记员。各视频通道的当事人、法官,全部发言都自动转化成文字,同步显示在在线庭审中。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像这样全流程在线诉讼已成常态,当事人习惯了像网购一样简单便利的打官司方式,“线下审理”反而成了特例。“我来立案时,他们有专门的人对接,告诉我申请后,可以帮我注册账号线上开庭,老人出门很麻烦的,家里能开庭真是方便。”一名七旬老人在使用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后如是说。

如果说,杭州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造就了互联网法院诞生最初的那颗种子,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的司法体制,则是其萌发的丰沃土壤。经过七年探索,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在线诉讼,让当事人“一次不用跑”;首创异步审理模式,当事人可以不同时、不同地、不同步登录平台完成诉讼,大大便利了因身处异国、公务繁忙、身体不便等客观困难无法同步到庭的群众。

“设立互联网法院的目的,就是要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说,杭州互联网法院建院至今共化解涉网案件近27.6万件,在线庭审率99.6%,案件平均开庭用时32分钟,一审服判息诉率95.5%、审判效率较传统法院提升近一半。绿色便捷的在线诉讼模式,让每一个案件节约诉讼成本85%,每年为当事人节约在途时间114万小时,减少碳排放量10.8吨,节省纸张31.6万张。

国际网络纠纷解决优选地

护航新质生产力

2018年8月,我国宣判的一个涉网红卡通形象“小猪佩奇”的著作权纠纷案件登上了英国《泰晤士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几个月后,它又被写入了当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起备受关注的案件正是出自杭州互联网法院。

“回顾整个案件,两家英国公司选择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正是基于对杭州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高度信任。”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说,“许多境外案件当事人在收到我们发出的电子传票后,也会登录诉讼平台应诉。”

知识产权案件诉讼一直以来存在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探索出异步审理模式、电子证据司法区块链平台等创新成果,在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大放异彩。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法律挑战,迫切需要发挥司法鼓励创新、规范引领的功能作用。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深化知识产权、企业产权、数据权利的司法保护,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植法治沃土。”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朱敏明说,互联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座规则“富矿”

打造互联网治理高地

给热门话题带节奏、给商品评价掺假,这样一群人被称为“网络水军”。以获利为目的的“网络水军”,正在侵犯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损害消费者对网络消费环境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打击“网络水军”,法治必须亮剑。前不久,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开庭审理了全国首例针对“网络水军”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四名被告被判赔一百万元。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一庭法官沈堃说,通过本案也要告诫大家,网络生态秩序里面,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发言,都需要承担相应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这类前沿新颖的案件并不少见。比如,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元宇宙第一案”、首例“数据产品法律属性及权益保护案”等。“典型案例对于提炼网络裁判规则意义重大,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网络治理中,通过大量的个案总结规则,进行司法指引,最终目的是营造一种清朗的互联网环境。”陈增宝说,网络空间再不是“法外之地”,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创造性地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提供了一系列关于线上诉讼规则的智慧和方案,推动互联网司法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槌定音

记者 郑莉娜

杭州互联网法院是中国最具活力的法院之一,也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最前端。

摸着石头过河,从无到有,一个专业法院的建立,相当于在现有成熟的司法大厦上开辟一扇新窗,绝非易事。成立以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试验田”和“样板间”作用,提炼出一百余项具有价值导向、行为指引意义的裁判规则,为数字化、法治化一体推进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逐步明确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的裁判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司法治理之路。

一槌定音。现实空间所需的尊重、开放、安全、和平、有序,在网络空间也如阳光和雨水一样重要。每一步循着公平正义之灯的审慎探索,都是互联网司法发展中的有力脉动,依法治网必将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法治建设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本报正开展“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征集活动,向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与您“零距离”的改革巧思、亮点和感受。参与方式有以下几种:

添加微信号“hzrbszyw”,成为好友后给我们留言;关注“政在解读”微信公众号后留言;通过电子邮箱hzrbyw@126.com,或写信至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时政要闻中心交流您的想法。留言或来信请注明“改革零距离——来自一线的报告”,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反馈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