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寿宫遗址出土木质文物怎么保护? 杭州考古找到“新办法”_杭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德寿宫遗址出土木质文物怎么保护? 杭州考古找到“新办法”

2024-08-14 12:16:42

近年来,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热”中的一大亮点。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放前因“一抹红墙”火出圈;正式开放后,让人“一眼千年”的展陈中,有镇馆之宝——六方七管占景盆、有刻着禽鸟花纹的陶制棋子、有精巧可爱的宋代高尔夫球——捶丸,还有博物馆玻璃栈道下的香糕砖、柱础石等南宋遗存……这些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在德寿宫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项特别的文物,就是木质文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李迎说。近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研究汇报交流会,业界专家与考古学家齐聚一堂,聚焦杭州木质文物保护修复开展课题研究。

木质文物一般是指古代遗存下来的木竹制品,如船、佛像、竹简以及建筑木质构件等。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耐久性差,易受腐朽菌、昆虫等自然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损伤)的侵蚀。何为饱水木质文物?李迎介绍,饱水木质文物通常不限定器物的尺寸、年代等因素,在被考古发掘前,木材在地层下,细胞腔被水填充,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受微生物、盐分等影响,被细菌和真菌部分或全部降解,导致细胞壁变为多孔的状态,吸水程度大幅增加,形成饱水木。“考古发掘让木质文物‘重见天日’,再次暴露在空气中的它们,退化的细胞壁结构无法承受毛细管力和水蒸气的高表面张力,从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和收缩坍塌。脆弱性和不可逆性,使得科学保护饱水木质文物成为文物界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课题。”李迎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交流会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张晖教授带来好消息,其团队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德寿宫遗址考古饱水木材的保护研究工作,几度寻求,终于找到了一种好方法。“我们发现了一种与考古饱水木材相容性高,并且具有较好加固效果的材料——改性木质素纳米颗粒。”张晖说。

聊起发现的过程,团队主要成员之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静雯很兴奋:“研究生时就研究木材,对于木质文物我非常感兴趣。拿到德寿宫遗址出土的小木质文物样品后,我们围绕它做了很多试验,最后发现改性木质素纳米颗粒很适合,分子量低、高溶解性和尺寸小都是它的优点。它能有效提升考古饱水木材的物理性能、尺寸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而且仅需要自然干燥就可以,可逆性也非常好。”

“很棒!为保护饱水木质文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建议推广!”现场,业界专家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据悉,接下来这项技术将被尝试应用于杭州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或许不久后,你在博物馆看到“不朽之木”的坚韧、感受“天生之材”的神韵,背后就有它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