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 12:36:27
专访盛吉芳教授、杨珺超教授两位权威专家
昨天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后的第一天,不少市民关心:家里要不要囤药?如果发热了要怎么办?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快报就以上问题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和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教授、主任中医师杨珺超。
1.不少市民赶到药店囤药,有的药店感冒药都卖光了,网络上还有新冠自备药物清单疯传,市民有必要为新冠囤药吗?
盛吉芳:不建议市民在家自行盲目囤药,不科学也没必要。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不同,其适合药物也不同,治疗需要对症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按需用药。很多人盲目囤药,不加分辨自行吃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肝脏等器官的负担,甚至吃出肝损。
随着退热药、止咳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四类”药品购买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这些药在药店均可购买,因此大家更没必要去“囤药”、去抢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购买。
杨珺超:没必要特意为新冠囤药,但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简单常见药物,西药、中药等都可以。比如浙江省中医院的复方大青颗粒,应对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疾患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此外,还有浙江省中医院近期推出的防感茶饮,是专门针对易感和普通群体的中药茶饮,并且易感和普通防感方在浙江省中医院公众号互联网医院可以自行下单,配送到家。当然,还有许多中成药是可以选择的,比如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胶囊、小柴胡汤颗粒。
新冠常见的症状比较多,有发热、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10种,临床分型不同,表现不同,用药需对症,而不是网传版本的按顺序服用,大家不要盲目服药。切记用药需要谨慎,须遵医嘱,特别是药物不要叠加用,只选一种,以免出现药物过量。
但以上药物也不需要抢购囤积,国内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现在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也已不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以按需购买。
2.奥密克戎毒性较低,感染者能将其当作普通流感自己吃药吗?
杨珺超:大规模的奥密克戎感染杭州没有经历过,4月份的时候我去过上海方舱,其致病力确实在减弱:
无症状不用药,有症状的多类似于流感病毒,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因为奥密克戎病毒主要附着在上呼吸道,不往下呼吸道去,从危害来说可以当作流感来对待,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疏风解表利咽止咳。
上海重症率的数据已经出来了,16万4例,是比较低的,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盛吉芳:虽然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性没有下降,病毒传播也是快的,但它的感染潜伏周期明显缩短,从原来的2周到现在的3到5天,致病力下降了,患者感染后的症状变轻了。这次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医院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脆弱人群,避免出现重症患者。对于有基础疾病人群来说,感染病毒后,是会加重基础疾病的。
我们医院会加强分层分级诊疗,保护好现有的住院患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力量加强,各类药物也已储备充分。
3.如果不幸感染病毒,什么情况下可以居家隔离,什么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盛吉芳:目前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中,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早期会出现乏力、咽痛、咽干、咳嗽咳痰,小部分人会出现腹泻、味觉嗅觉障碍。最近河北、广东、重庆那边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上呼吸道症状,像2020年疫情初期那样的肺部实变,也就是白肺患者,很少很少。
看个人症状和自我感受。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如果有症状,出现发热,可使用镇痛解热类药物,如果有咽痛、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可以使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等药物来缓解上呼吸道症状。
如果持续高热不退,咳嗽咳痰严重,有继发的细菌感染,这类人群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此外,未接种疫苗人群、60岁以上人群、有各种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脑梗、肝硬化、老慢支、肺气肿及各种心脏病患者,都是感染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4.如果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感染者是否可以不作干预治疗,让免疫力自己“扛”过去?
杨珺超:自限性疾病不等于不需要治疗,而是要对症治疗。
针对新冠病毒,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精准的抗病毒药,所以是对症为主,辅助一定的抗病毒药。
一般的病毒性感染大多是自限性的。比如甲肝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但它们都需要治疗;病毒尽早从机体内清除,可以防止其诱发关联危害。
除了用药,对抗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要提醒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的人群,出现症状后还是应到医院观察治疗;或在家出现高热超过三天但症状仍未缓解,甚至越发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5.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新的防疫形势下他们该怎么办?
杨珺超: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对高风险人群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但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上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无论年龄,只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不处于急性发病期,都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
具体来说,常见的下述情况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高血压,心脏病,装支架、起搏器等,糖尿病血糖控制在13以下的,各种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术后病情稳定的,脑血管病稳定状态,慢性肝病肝硬化稳定状态,手术、外伤、骨折等术后恢复期,一般的过敏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症状不明显时)等。
其中,对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疫苗对这类人群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内容,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那么,高龄老人很少出门,是不是就没有必要接种了?
其实,哪怕是完全不出门,老年人也不可能与世隔绝,在与其他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而由于老年人本身脏器功能往往会老化,无法耐受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生的缺氧、炎症,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老年人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身基础疾病较重的老年人,身体抵抗能力更弱,更应成为重点防护对象。
接种疫苗后我们的身体中会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但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抗体会慢慢被代谢掉并让保护效果减弱。因此老年人也需要通过接种加强针来“巩固”免疫系统,获得更好的保护。
6.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盛吉芳: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依然是防控的重要手段。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后,大家到公共场所还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没有疫苗接种禁忌证的人群,还是要抓紧时间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发生率。此外,适当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杨珺超: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保证睡眠,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方面,要注意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米仁、莲子、绿豆、百合等。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身体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