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聚焦“一老一小”_杭州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聚焦“一老一小”

2022-11-18 09:34:00

解决“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一个全龄友好包容的社会,是杭州一直以来的追求。

昨天,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开幕。首场活动围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

13个区县(市)党委书记、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到现场,与民评代表、网民朋友深入交流,查找问题,共商良策。

今年是杭州市电视问政活动开展的第14年,这场氛围热烈、“颇有辣味”的问政活动反映了哪些“一老一小”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活动中又有哪些细节折射出杭州寻求破题之道的决心?

开放、真诚、落实 三个关键词定下活动基调

活动正式开始前,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姚高员对参加活动的各级政府和公共服务团队提了三点要求:开放、真诚、落实。

如何理解?开放,即建立群众信息表达的常态化机制,要让百姓说。

目前,杭州正推动构建集广播、电视、网络于一体的“1+X”民意互动平台。即以“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节目为“1”主平台,以《我们圆桌会》《今日关注》《民情热线》《杭网议事厅》《橙柿直通车》等栏目为“X”子平台,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改进工作、促进发展。

真诚,即真心实意听百姓说。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真诚地面对群众,做到坦诚相待,用真情、讲真话。

落实,就是要为百姓做。吸纳民评代表、市民群众的合理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制订整改方案,将其落到实处。

这三点要求,可以说给民评代表和市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公述民评”问政活动,并非走过场、表演秀,而是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您给表个态吧!”“成绩咱们就不展开了。”“请您直接回答原因是什么?”主持人和民评代表的连连发问,不仅仅让官员“脸红出汗”,更是为了将问题摆到桌面上,共同探讨破题的空间。

要警惕“从有到无”的占用

上城区承诺

“最晚春天之前,一定解决”

对养老托育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也要警惕“从有到无”的占用。

上城区天聚府一个公租房小区,原来没有老年活动室。去年,老年活动室办起来了。但到今年,老年活动室又变成了物业办公室,老年人只能在小区的一个角落里晒晒太阳。前不久,这个区域又被开了一扇门,供一家公司进出,老年人没地方去,只能找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地方。

问政现场,主持人拨通社区的电话。社区书记表示,老年活动室被占用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第三方运营机构不再运营,社区就委托物业暂时进行代管,目前社区正在和第三方进行联系对接。

联系对接要多久?能不能拿出具体时间表?

面对追问,上城区区委书记章燕承诺:“最晚明年春天之前,一定解决!”

无独有偶,在上城区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有居民反映,原本正常经营的老年食堂突然大门紧锁,从内部装修来看,像是要改为一家口腔诊所。

小营街道是上城区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街道,占38%。梅花碑社区的老年食堂为什么反而从有到无?

负责人承认社区工作宣传不到位,梅花碑社区正在打造新的老年食堂,下个月就可以装修开业。

不仅是要有,还要优

监管不能缺位

0-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也是整场活动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成长驿站的开设。

经过调查,许多成长驿站虽然开设,但都处于闲置状态。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民生综合体内的婴幼儿成长驿站显示为示范性成长驿站,可提供临时托管、义诊等服务,可是在现场,却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钱塘区白杨街道观澜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米市社区成长驿站也有相似的问题。

“养老托育机构要体现专业性、规范化,还要做到品质化,因此监管不能缺位。” 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现场评论员方益波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关键,在整场活动中,他提到最多的也是“品质”二字。

“我们杭州惠老助幼的政策我想不仅是要有,还要优,我们是一个讲生活品质的地方,品质不好,老百姓也不认可,最终这些政策也会被架空。”

好政策反成“减法”

要更积极从用户端考虑

政策从出发点是为了做加法,但没有从用户端出发,忽略了群众的实际感受。

临平区藕花洲剧院,经常有各类戏曲表演,深受老年人喜爱,一直以来都是现场购票,票价10元。

但从今年11月开始,10元的戏票被取消了,改为手机打卡换取积分,然后兑换赠票。当地居民表示,10个积分领一张票,一天只能打卡4个积分,要打5天才能领两张票。

记者发现,打卡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再赶到合适的点位进行打卡,获得积分后还要进入商城兑换,步骤十分繁琐。而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只能通过热线电话预订,每次只有50个名额,僧多粥少,很难抢到票。

方益波说:“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用户意识和终端体验上解决,本来我相信绑卡也是想统筹资源,但是老年人在体验感上打折,数字化反而是做减法了。”

相关负责人逐一回应表态,在数字鸿沟上设置障碍的,回去逐一排查清除。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毛丹用三个“积极”,表达了他的希望。

希望我们能对老年人有更积极的认知,希望让他们感受友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有成就感。

缓作为也是不作为,“积极作为”才是更好的作为,希望杭州市能有更积极的社区,落地承担解决一老一小的问题。

希望党委政府部门能够把所有的工具箱盘一盘,哪些东西可以自己做,哪些东西可以刺激全社会来做。

“这三样东西做好,我相信我们杭州市在这个工作上会走在全国前列的。”

难题如何破解?

重点在问,关键在改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的服务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截至2021年,杭州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211.1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93.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15%,杭州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达到28.11万人,年均增长3.3%。

未来,这种增长趋势还将继续。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264万人,年均增长约13万人。“十四五”期间,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总数预计将每年保持在25万—30万人的区间。

可以肯定,接下来杭州养老托育基础设施供给压力有增无减。

如何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重点在问,关键在改。

11月初,杭州市发布《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对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出具体规划。

问政活动现场,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说,下一步杭州市将依托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多个院校,建立“一老一小”研究制度,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当中。

“我想,为‘一老一小’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杭州这座城市与人民群众最深情的表白,也是共同富裕、幸福杭州最亮丽的底色,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也进一步擦亮我们杭州幸福城市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