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 12:17:27
年发电量超70亿度,投产后将有效弥补我省用电缺口。当遇见这个“绿色发电宝”项目时,安吉县梅溪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莫永杰很惊喜。但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科长杨飞近日的一笔账,瞬间让他犯了愁:国能安吉梅溪2×9H级燃机新建工程项目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大约在2300吨左右,县里能够支持的指标不超过500吨,“够不着”摆在眼前。
这边是环境要素紧缺,那边是总投资约36.8亿元的重大项目亟待落地,核实权衡后,全市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开了闸,“放”出1000吨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又进行技术论证,指导项目方将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降低至35毫克每立方米。目前,项目场地平整已完成2/3,计划今年10月开工建设。这背后离不开全市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南水北调”式的调配。
据悉,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指通过统筹市级和区县一定数量的环境资源要素(包含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纳入全市统一的环境资源要素储存仓,解决区县间要素结构不平衡问题,提升全要素保供能力,集中力量保障“大好高”项目落地的创新机制。
为什么要建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受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影响,全市各类环境资源要素需求量在空间上不平衡,存在某要素在A地需求量较大,但在B地需求量较小现象。而从产业发展的时间横轴来看,要素用量的空间不平衡也进一步导致了要素储备量的空间不平衡,通过产业退出、跨区域调剂等形式重新获取某一要素储备,需花费较长时间,常常会出现项目等要素现象。
自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建成以来,保障了全市492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记者了解到,并非所有项目都能享受环境资源要素绿色保障,必须是通过市级联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以上,各项环境保障措施齐备,急需落地建设,符合落地指标要求的重点产业链大好高项目。
为确保“蓄水池”一汪活水,我市还梳理历年环评审批项目底单,构建滚动核查机制,结合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时跟进腾退进度,统筹减排和腾量任务,通过主要污染物减排挖潜总量空间,每年进行富余指标核定。同时,市生态环境局按年度开展管理执行情况督查,认定区县量不足时,由市级“蓄水池”统筹调配指标,确保进出有度、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