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 11:15:19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大小商户的“饭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近期,《看见》栏目组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多家农贸市场,发现不少农贸市场环境堪忧。
在垄山农贸城和新华农贸市场周边,记者看到,靠近市场的主干道和人行道上,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严重。随着买菜的人越来越多,路边随意停靠的电动自行车、汽车也越来越多,让本就不宽敞的道路越发狭窄。甚至,有些电动自行车还堂而皇之地驶入了市场内。
在益民路菜场,记者发现,这里竟然存在市场管理方未办理手续私自搭建的行为,且现场施工未做任何防尘措施、未使用围挡。
除了“乱”,“脏”也是记者走访中的一大感触。在新华农贸市场外,流动摊贩们撤离后,留下了满地的菜叶子、塑料袋等垃圾;在垄山农贸城和湖州供销中心农贸市场内,部分经营户直接将菜叶、包装纸等垃圾扔在地上,地面水渍斑斑,而市场管理方也未及时清理。
随着走访的铺开,记者感受到,不少农贸市场还有点儿“差”!有些市场,门口只见“公平秤”三个大字,却不见秤;有些市场,闲置的摊位成了废弃杂物堆放点;有些市场,熟食摊位经营人员不仅不戴口罩、不戴手套、不按规定着装经营,而且摊位内也没有放置必要的防虫设施,甚至有些顾客直接进入摊位自己动手挑选食物。
记者了解到,其实每年我市相关部门都会对农贸市场开展整治行动,但是经过这几天的连续走访可以看到,中心城区不少农贸市场“脏乱差”的顽疾仍有反复。
“农贸市场的管理方作为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落实责任不够严格,部分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配备不足,管理职责不够明晰,这样就导致日常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落实不到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监督管理处副处长费伟说。
《看见》有感
农贸市场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要提升农贸市场的环境得找准问题根源,精准发力、内外兼修,才能既有烟火气,也有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