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11:26:30
今年,南浔古镇在全国“能见度”很高。
不仅得益于“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桂冠,更源于一系列“不设限”动作。
世界最大球体建筑——湖州太阳酒店近日竣工验收。作为南浔古镇复兴的重点项目之一,太阳酒店的建成,标志着南浔古镇区域向南拓展。这是继年初南浔古镇景区官宣永久免票后的又一惊喜:南浔古镇不断“长大”。
据携程数据,除南浔古镇景区外,湖州旅游界杀出一匹匹“黑马”,暑期南浔各乡村旅游热度始终排在全省前列。
一句流行讲法叫做“年轻就要不设限”。那么,作为“大家闺秀”的南浔是不是有点“不设限”的意思?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突破创新,更自信从容地站上高质量发展舞台“C位”。
不过,这还远不是“南浔不设限”的真正涵义。
一
先捋一捋南浔古镇的基本面。
南浔古镇,多个“国字号”荣誉加身,千年的历史底蕴,是南浔的根与魂。
这些年来,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出台多个保护利用行动计划,都透露着当地人对重振辉煌的复兴渴求。
今年,“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部署中,南浔将棋眼落在了“新青年、新经济、新业态”古镇复兴工程上。
这不是一项只限于古镇景区的工程,而是“不设限”的共富之路。
这句话如何理解?众所周知,推动共同富裕,“三农”是短板。南浔正是为其破解难题,从而做活整盘大棋。
如何做活?我们理下思路。
首先基于区位优势:南浔借势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有利契机,湖州对外开放“东大门”和接轨上海“桥头堡”地位愈发凸显,同时“轨道上的南浔”呼之欲出。
纵观这两年南浔突破传统的路径铺垫:去年7月,南浔启动打造“1+4+N”结构的“长三角亲子乐园”;今年初又迭代升级长三角亲子乐园项目,确定“1310”规划布局,即以南浔古镇为龙头牵引,练市、双林、菱湖三大历史古镇为节点支撑,布局开发练市农业大观园、双林向阳里宋韵国风小镇、和孚荻港渔桑趣乐园等十大亲子乐园景区,持续提升“文化+亲子”“古镇+景区”业态、游线布局。
再看今年1月南浔古镇景区永久免票后的“威力”:截至目前,古镇共接待游客569万人,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长63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半游客引流去了各镇街景区。
最后对照一组数据:2002年,杭州西湖免费开放,根据测算,每年门票收入损失2000万元,而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全市年综合旅游收入增加约100亿元。
长期关注城乡共富发展的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吴国松对此表示,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乡村旅游主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来带动二产、促进一产。“旅游业本身属于富民产业,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说法。南浔以古镇复兴为龙头,带动全域乡村产业发展,这条共富路充满期待。”
二
谋事,在人,更在势。
南浔各乡村自然风光无限,但旅游尚无成型基础,此次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布局全域旅游产业,也折射南浔对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探索。
这篇“无中生有”的文章出彩吗?从双林儿童博物馆岛研学基地的爆红可见一斑。
暑期带着孩子回乡的清华大学教授陈福冰直言惊艳,“没想到庆同小学旧址成了如今模样,这番‘小而美’改造很用心,称得上乡村发展新范例。”据统计,2月对外开放以来,该基地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万余人次。
校园旧址改造倒也不是稀奇事,可一座集儿童亲子乐园、沉浸式体验中心、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拔地而起、开门迎客时,惊叹声不绝于耳。博物馆岛研学基地现有数字运动博物馆、艺术启蒙博物馆、双林非遗体验馆、积木互动体验馆、大自然的跷跷板、动漫博物馆、公共安全体验馆、VR互动体验馆、低碳生活博物馆9个展馆以及未来教室、全息剧场、艺术演出剧场、户外运动场等配套空间,更有全国首家儿童自然餐餐厅、81道菜系供游客品鉴。
不难发现,把视角放到整个南浔,如今已不止于古镇。南浔正全域重构风格更趋多元、更贴近生活的长三角亲子新文旅格局。
石淙花海景区,游客们赏花海、钓龙虾、品龙虾、玩电竞、搭帐篷全靠“抢位”,高峰期日均打卡6万人次;南浔息塘景区引入稻梦空间主题活动,构建奇幻大地艺术王国;千金镇哼哼八戒主题农场把憨态可掬的小香猪搬到园区,让小朋友感受萌宠的乐趣;荻港渔桑趣乐园传承桑基鱼塘千年智慧,串联起整块区域资源……
势头显而易见。从南浔古镇到长三角亲子乐园,无论稳进提质还是另辟蹊径,农文旅不分家的“南浔式”转化,正实打实地演化为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方法路径,而路径初现,又意味着实践探索的进一步纵深——从手握南浔古镇“一张王牌”,正精妙打出全域旅游“一把王炸”。
“南浔这一套打法将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南浔经验’。”上海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学钢说。
三
南浔历来富庶。
近代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为代表的浔商,是一个时代的标签。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春蕾牌)、第一台脱排油烟机(铁马牌),并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三电一板”(电机、电梯、电磁线、木地板)特色产业集群。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市首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区县。
在拼经济大环境下,南浔借助古镇复兴工程东风,带动全域整体起势。除此之外,南浔创新不止,寻求新的“打开方式”:精心谋划布局新能源配件、高端装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创新集群,在产业变局中构筑“南浔高地”。
这才是一个真正“不设限”的南浔,一个从辉煌历史走来,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走去的南浔。
不过笔者认为,尽管南浔古镇复兴这一步走得很精妙,欲完成内涵、体验和内容场景的蝶变,在一定程度上还需再“高调”一点、再自信一些,然后大胆创新、勇敢投入,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认可,拥抱古今融合、多元丰富的南浔。
蝶变,在全域层面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水磨的功夫方能如愿以偿。但强大的内核、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以及精准而有魄力的规划,则能加速这一进程。
“不设限”的南浔实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