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亩“低效地”变成“共富田” 德清禹越创新实施“地有所用”希望行动_其它新闻_浙江网 

浙江网

新闻门户
欢迎监督
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

近千亩“低效地”变成“共富田” 德清禹越创新实施“地有所用”希望行动

2023-09-06 10:07:01

这是我们爱心蔬菜基地产出的毛豆!”近日,德清县禹越镇木桥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沈自力指着筐一个个饱满鲜绿的毛豆告诉记者,“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正准备把毛豆送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尝尝鲜,共享低效地盘活带来的成果。”

木桥头村设立爱心蔬菜基地的事,还得从2023年初说起。当时,禹越镇在集中开展巡田工作中发现,村里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处分散地块被闲置,有的区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针对该现象,禹越镇及时制定“低效地”盘活实施方案,抽调专业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运用村组排摸、专班走访、“数字乡村一张图”智能化手段等形式进行全面排查,共核准发现“低效地”335处,近1000亩。

这么多“低效地”如何重新焕发价值?禹越镇将其纳入“由我来领办、群众齐参与”行动,深化出台了“地有所用”希望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发现的每一块“低效地”进行分类施策、分类处置。

“对于季节性闲置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鼓励周边种粮大户种上适季作物;对于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分散低效地,鼓励通过组织结对认种及农户独自认种等方式种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对于大面积、地理区域优越的闲置地,探索通过集体或个人流转模式,发展特色产业,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破零’到‘加零’。”禹越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陈国强介绍。

“这个认种活动真是好,我种出来的蔬果都分享给邻居了,现在大家都去村里认种了。”进入夏天以来,夏东村村民沈子林每天都会走进他认领的菜地,打理自己种的各类蔬菜瓜果。

在农户独自认种的同时,禹越镇积极发动村党组织结对认种,结合主题党日,积极开展“我在村里有份责任田”活动,主要认种水稻、番薯、玉米、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成果以捐赠形式提供给村内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实现爱心传递,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已收获青菜、萝卜、毛豆、玉米等蔬菜1360余公斤,受益困难群众75户。

禹越镇还创新工作机制,让“低效地”发挥最大乘数效应,通过项目植入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夏东村章南角等“低效地”复垦后,纳入邻近种粮区,打造“种粮田”,增加租金收入6万元;木桥头村、夏东村等四村“低效地”纳入全域联创项目,系统串联、整体规划,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

禹越镇党委委员赵春燕表示,接下来,禹越镇将继续用足用好政策,对“低效地”盘活进展进行实时、动态、可视化管理,多部门联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监督,积极发动志愿者、网格员、社工、群众共同参与到盘活行动,以“低效地”盘活赋能禹越镇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