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13:12:23
“去年,我公司在路桥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年产值提升了20%,产品毛利增加了,退货率降低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公司整体效益有了大提升。”日前,台州市路桥区嘉伟鞋帽厂的负责人戴明昌说。
为企业量身定制改进方案
据了解,去年,我市全面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百个行业、千家导入、万企培育”提升行动,在全市缝纫机、塑料模具、医疗器械等10个行业,800家以上企业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鼓励引导80家以上的小微企业积极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9000系列标准),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解决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和风险较高等难点问题,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小微企业集聚,但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产业端的下游,门槛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只能跟随着上游企业的步伐按部就班地生产加工,技术改进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也都习惯于遵循此类企业,缺乏创新思维与技术开拓能力,产品标准难以得到真正贯彻与执行,产品提质困难,同质化竞争激烈。”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科评处工作人员葛鹏远说,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普遍比较淡薄,也缺乏对管理层及员工的培训意识,加之没有专业的质量体系管理人才,即使已经导入质量管理体系,但往往束之高阁、流于形式,员工参与度不高,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和持续保证,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该局工作人员对我市小微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充分把握企业的行业共性特点、地域发展特点和个性需求,再配足高水平专家团队,实行“点对点”帮扶,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档一提升”的工作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持续性的改进方案。
企业效益大大提升
“我们公司成立于1998年,这些年一直想要寻求突破,但都有些力不从心。”戴明昌说,嘉伟鞋帽厂主要生产羽绒鞋、旅游鞋、工艺鞋等纺织鞋靴和皮面鞋靴。2019年的年产值达到了630万元,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年产值波动较大,2021年下跌至525万元。他坦言,鞋业是劳动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公司以OEM(贴牌生产)为主,市场同质化产品过剩,原本依靠低价走量的策略失效,客户投诉较多,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行业仿冒成风,而公司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转型升级困难,近三年产品合格率始终未突破8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算得上是抓住了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邀请帮扶机构和专家团走访生产车间,对所有业务环节开展逐个排查,最终找出上述质量痛点,并在路桥市场监管局和认证帮扶单位的指导下,确定了质量管理提升步骤,逐步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 戴明昌说。
据了解,嘉伟鞋帽厂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后,实施流程再造,公司年产值提高至720万元,年度同比增长20%,退货率下降,2022年第三季度产品满意度超过90%。此外,公司制定了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案和判定标准,产品错检率、漏检率下降至1.5%,成品损耗率13.6%,同比下降20%,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突破85%大关,提高至89%,产品毛利率21.55%,同比增长4%。“如今,出厂产品合格率已经能稳定在93%左右,并可持续提升。”戴明昌说。
10个行业89家小微企业导入体系,成果明显
据了解,去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借助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机构等资源力量,制定符合当地行业发展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0项,财政补贴金额51.9万元,年度培育企业数822家,体系导入企业89家,涉及10个行业,各家企业整体提升明显。
葛鹏远坦言,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市场行为,受国际形势、新冠疫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目前小微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要激发企业的原生动力,就必须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贴小微企业的客观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让企业在提升行动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让市场来主导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紧盯重点企业,挖掘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行业,通过体系的导入、认证的通过帮助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上得到优化和提升,增加企业相关产品的辨识度,夯实企业创牌基础,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此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上下游企业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延伸产业链,以提升行动为契机,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葛鹏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