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 11:04:00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市六届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打造以新农村、新农民、新产业为特点的“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三新”农村共富五大提升行动,针对当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发展空间不足、要素缺乏”“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难、村民共富路径少”三大难题,聚焦乡村发展本质、破解乡村发展桎梏、重塑乡村发展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问题是时代的号角。台州“三新”农村共富之路怎么走?对于这一主题,600多万台州儿女在山川沃野中耕耘,在田间地头里实践,孜孜以求,取得丰硕成果——
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绩效评估全优,优秀率连续7年全省第一;4地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数量全省第一;我市低收入农户有劳动能力就业率居全省第一;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的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台州作为东部地区2个地市之一作典型发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开展集成改革,重塑乡村发展机制
“如果不是政府扶持,我们哪能住到这么好的地方……”在温岭市大溪镇集镇区,住上立地式新房的太湖库区锦绣村移民鲍桂香说。
受库区水源地保护等影响,锦绣村住房陈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2019年下半年,大溪镇启动锦绣村整村异地迁建项目,鲍桂香一家是第一个签字的。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
当下,台州创新探索“党建联建引领、数字改革推动、城乡一体规划、全域土地整治、高端要素注入、集体统一流转、村民全体持股”的乡村集成改革,积极构建“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1+X+Y)乡村共富“台州模式”。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今年‘红美人’产量预计可达70万斤。”初冬时节,三门县浦坝港镇金家峙村党支部书记罗炳撑指着“红五星共富农场”里的“红美人”介绍,镇里依托党建联建引导企业和共富农场签订助农协议,泗淋片8个村党组织154名种植户联学联产联销。
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20条“三新”农村共富综合改革精品示范带,涉及425个行政村、村域面积1749.14平方公里,并实现党建联建机制全覆盖,全市共打造65个片区党建联建机制平台。各县(市、区)均完成“三新”共富城乡全域规划,引导偏远村、一般村向中心村镇集聚,示范带内新增耕地指标3188亩,建成农业“标准地”10万亩,累计入驻优质项目72个,预计投资额189.82亿元。
市县两级联动推广的“基层治理四平台”等数字化应用,有效推动了农村集体“三资”云监管、“三务”云公开。天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舜认为,借助大数据管理,可有效提升“三资”监管效率。
盘活闲置农房,迭代升级美丽乡村
在玉环市芦浦镇西塘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印有二维码的垃圾分类桶。村里在落实公厕“所长制”的基础上,每年出资4000元,交由第三方保洁。“现在村里环境越变越好,路上基本没有垃圾,河水很清澈,公厕更是无异味。”西塘村村民郑义水说。
今年以来,我市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运维机制实现全覆盖。
阔野堆葱噴彩画,灵禽叠唤透篱墙。在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村民张梅兰家,镂空的青砖矮墙、充满古韵的青石板路与房屋中式的外立面相得益彰。“村里帮弄的庭院确实漂亮,风格我也十分满意。”张梅兰说。
全市聚焦村庄规划等核心要素,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并创新提出星级美丽乡村“九个一”和“十不宜十提倡”建设标准,全年建成星级美丽乡村600个。全市还出台《台州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建设省级未来乡村33个,建成20个。目前,全市91.2%行政村达到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走进黄岩区头陀老街,可看到一幢幢新砌的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房屋,像是将历史融入了建筑。今年以来,当地盘活头陀老街闲置民房50余间,并举行“闲来吾市·夜遇头陀暨头陀镇青年文化节”,共吸引游客近3万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数十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大搬快聚”行动,落实闲置农房盘活利用“1+5”政策,创新6法联动盘活利用机制,全年共盘活闲置农房11764幢、完成年度计划117.64%,新建设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重点村20个,年促村集体和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
开展农民培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路桥区新桥镇扶雅社区的王阿姨说,“每年中秋和重阳节,还能收到米、油等节日福利。”从2005年起,扶雅社区就开始发放老年福利,这是丰厚的集体经济收入带来的底气。2021年,扶雅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
路桥区新桥镇扶雅社区是我市广大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民人居可支配收入29847元,同比增长6.5%,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高于经济(GDP)增速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87,再度突破历史。全市70%行政村达到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40%行政村实现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40多岁的村民夏露莲近半年来每天“打三份工”:经营自家卫浴店、照看年龄还小的3个孩子以及做彩灯加工。“多亏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里面很多来料加工项目还可拿回家做,看店看孩子两不误。”夏露莲说。
围绕“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今年全市建成共富工坊1015家、示范工坊58家,超5倍完成年度任务。
要想“富口袋”,首先得“富脑袋”。
从临海羊岩基地培训回来后,43岁的范苏芬变身为一名网络主播。“在培训中,我学会了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羊岩基地‘茶+N’的经营模式也让我印象深刻。”范苏芬说。
和范苏芬一样,经过培训培育后华丽转身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不在少数。今年,我市完成农民培训62.8万人次,超额完成任务,累计培育农创客3801名,全市600个星级美丽乡村和33个未来乡村实现“一村一创客一帮扶团”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