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20:46:27
“大连市海上搜救中心谨向贵公司及‘辽油123’轮全体船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谢……”近日,中远海运石油运输有限公司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原来,11月28日凌晨,辽宁省大连市复州湾附近海域一渔船进水即将沉没,船上3人寻求救援。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的中远海运石油运输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台州中油海运有限公司所属船舶“辽油123”轮,风雨中历时1小时10分钟,成功救起被困渔民。
风雨中搜寻遇险船只
回忆起当时的救援场景,“辽油123”轮船长徐伟仍觉得惊心动魄。他凭借20多年的航海经验和全体船员的默契配合,与时间赛跑,与风浪角逐,完成了这场“海上生死营救”。
一艘渔船遇险,船上3名渔民亟待救援……接到大连市海上搜救中心发出的救援指令后,当天凌晨3时35分,徐伟迅速赶到驾驶台指挥救援行动,驶往遇险地点。
“搜索和发现遇险渔船,是救援的第一步。”徐伟说,当时大连正遭遇今冬以来最强的寒潮,海上风高浪急,还下着雨。“遇险的木质渔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较弱,雷达搜索效果相对较差。渔船进水下沉的同时随着海浪起起伏伏,露出海面的有效高度不足,也影响了目视观察效果。加上遇险渔民的手机又联系不上,搜索工作困难重重。
疾风骤雨中,徐伟冷静指挥船舶机动航行展开搜救,并在船舶首尾及两舷分别增设瞭望人员,同时双雷达交替观测。经该轮全体瞭望人员不懈努力,于3时50分在船头左前方附近准确定位一小型回波,且有微弱灯光显示。
“由于通讯中断,一时间不能确定其是否是遇险渔船,我们便小心谨慎地操纵船舶向疑似目标靠近。”徐伟说,待确认其为遇险渔船后,紧张的营救工作随即开展。
默契配合救起被困渔民
当时浪高近3米,大船都在风浪中摇摆不定,这艘遇险的渔船已经随风浪剧烈摇摆。
“如何靠拢和贴近渔船,是整个救援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徐伟说,如果靠近的力道过大,磕碰后可能会加速渔船的下沉速度;而力道过小贴得不够近,又难以营救被困渔民。“快速靠拢,又能快速停下,其中的力度、速度、距离都要计算得很准确。”
徐伟驾船的同时,其他船员分工明确,有的在操纵设备控制速度,有的持续通过莫尔斯信号灯、防爆强光手电发射信号,尝试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
最终,在徐伟和船员的配合操作之下,“辽油123”轮克服风浪、船舶微操困难等不利因素,持续向遇险渔船靠近。
4时20分,“辽油123”轮完成了左右两舷登船软梯布置,浮索救生圈、安全绳等准备妥当,并安排人员在登船梯位置提供指示照明,做好协助登轮准备。
4时33分,经过不懈努力,“辽油123”轮成功将遇险渔船置于下风舷并靠近。“当时,有位女士因受到过度惊吓,加上低温及海水浸泡后已无法自行攀爬软梯。”于是,徐伟立即命令水手长穿好浸水服和救生衣下到遇险渔船,协助受困渔民穿好救生衣并系妥安全绳索。
4时45分,3名受困渔民全部获救。
定期应急演练作用巨大
此次“海上生死营救”,之所以能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以最短时间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徐伟认为,他们定期的应急演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的船舶严格按照台州海事局、台州港航部门及公司安全管理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徐伟说,此次是他们的首次实战救援,救援行动就是按照平时演练流程实施操作,应急操作技能娴熟,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悉,经询问、测温、观察,除衣服潮湿、体温略低外,获救渔民的健康状况良好。船员立即安排他们更换潮湿衣物,在提供热饮、开空调助其恢复体温的同时,还有专人定期监测确保他们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由于当时天气和海况恶劣,无法在事发水域交接获救人员,“辽油123”轮继续驶往鲅鱼圈目的港,同时做好交接准备。
经过船员两天的悉心照料,3名渔民身体迅速恢复,心理状态也显著改善。11月30日早晨7时20分,风浪稍缓,“辽油123”轮安全护送获救人员前往指定交接地点。至此,此次救援任务圆满完成。